陳敏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需要以學校德育為基礎,社會生活實踐是幫助中小學生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源泉,也是良好的道德需要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過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豐富良好的道德情感為體驗,以此為紐帶來強化社會道德認知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這就為通過增強實驗活動來提高小學德育活潑有效的實效性提供了有效途徑。
關鍵詞:增強實驗活動;小學德育;活潑有效;實效性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小學德育的工作者,通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與不斷反思,深刻地體驗到,只有通過不斷的探索,以深入小學實踐活動開展為中心,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德育,才是提高小學德育活潑性、有效性的根本途徑。
一、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德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德育回歸現(xiàn)實生活世界,可以解決中小學德育長期片面地脫離生活世界而日積月累形成的弊端。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一直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獲得直接經(jīng)驗。教師則在一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是促使社會實踐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前提條件。
二、有效地開展小學社會實踐活動
1.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培養(yǎng)自身素養(yǎng),利用有效教學方法對學生加強引導
(1)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尋找活動主題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常常會有一些學生覺得沒有研究的問題或沒有自己想?yún)⑴c的活動主題,這是很正常的,但又是一個必須引起我們注意的大問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必須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在自己所處的地方、社會和學習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體會,細心辨析,從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專題或活動主題。可以通過開設有關活動選題的講座、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與學生家長討論、啟發(fā)學生尋找有價值的研究問題等活動,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活動主題。
(2)引導學生精心呵護靈感
學生思維活躍,喜歡異想天開,有時候會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教師對學生在活動中的突發(fā)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護,引導學生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才能使體驗更具實效性。
2.創(chuàng)新形式,促進和諧發(fā)展
(1)能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自身的特點,深化社會實踐活動主題
在全新的教育理論形勢下,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全新的教育思想,還要能夠因材施教,發(fā)揮每一個學生自身的特點,總結出適合學生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在小學社會實踐活動中,要有效地激發(fā)每一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個性和思想,要懂得滿足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挖掘、求知,懂得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去獲得他人對自身的認可和欣賞,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責任和義務,努力地承擔責任等,也可以通過深入的調查不斷生成新的目標,使學生的興趣不斷高漲。隨后,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共同完成調查任務。
(2)教師應利用全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以豐富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要懂得,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有效地根據(jù)學生身體以及心理發(fā)展特點,適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如游戲、表演、采集等活動,這些都是非常受學生歡迎,且學生樂意參與的。這些活動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使他們的良好思想品德在活動中得到凈化。
(3)教師應利用“和諧”這兩個字,緊緊圍繞“社會應和諧,人人都和諧”來努力地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
教師應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感謝老師”,通過開展“為父母洗一次腳”“感謝老師”等活動,點燃學生心中的激情,促使眾多的學生加入道德長跑的隊伍中去,并結合學習貫徹《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組織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知識,糾正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文明禮貌素養(yǎng)。
事實上,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中心來重構活潑有效的小學德育,就是希望通過開展綜合性的、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并以這種道德情感體驗為紐帶來強化學生對道德認知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從而切實提高小學德育生動活潑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