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飛
摘 要: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過程存在很多不合規的行為,嚴重違背會計信息透露的真實性和公開性,損害著投資者的經濟利益。這要求必須在公司股權結構,董事制度,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監管制度方面做出相應的改進和調整。
關鍵詞:信息披露;股權結構;董事制度;監管制度
一、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不合規相關理論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合規行為是企業使用非法手段,以欺騙的形式獲得非法的利益,說到底是一種企業舞弊行為。表現特征是舞弊者過分追求個人業績和報酬上的經濟回報,對外宣稱為了企業的整體利益,為了企業全局著想,同時,舞弊者熟悉企業內部管理程序,可以控制企業會計記錄和審計行為。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合規成因
1.存在的動機。存在的動機是行為的最原始和最直接的驅動力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公司的管理層承受的外來期望或要求過高,承擔壓力過大。比如,股東大會或者治理團體設定過高的盈利目標和經營業績讓管理層無法適從,債權人要求增發一定數量的股票實現一定的融資目標。迫于種種壓力,管理層不得不在企業會計信息上做文章,滿足外來各種要求,實現股東或者債權人設定的目標。二是上層管理過于追求自身的經濟報酬,創造更大的經營業績,更好緩解自己為企業債務做的擔保所帶來的壓力,往往在會計信息上做手腳,虛造會計賬目信息,使用各種手段制造假賬,吹大企業的經營業績,向外界傳達錯誤的信息,使得原本公開透明的會計信息蒙上一層虛假的面紗。
2.存在的機會。第一,內部治理上股權的集中化,企業大股東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各種操縱會計信息的手段,甚至是傷害小股東利益的措施。現階段,現時期的現狀是獨立董事制處在起步階段,仍在緩慢發展過程中,獨立董事限于自身專業水平或者身兼多個公司職位,用在董事業務上的精力很有限,使得獨立董事的職能無法正常的發揮,甚至是獨立董事是個空殼子。第二,外部監管力度不夠,企業會計信息造假違規成本低,證監委,銀監委,國家及地方財政部等監管部門懲罰力度不夠強,使得法律和監管部門的作用大打折扣,在實際操作中起的作用甚至處于虛設的狀態。同時,外部審計制度完善程度上做的不夠,系統化和制度化進程緩慢,外部審計者不管是在法律意識,還是在職業道德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需要彌補的地方仍然很多。
三、對策建議
1.完善并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單一股票份額過大,小股票或者非流通股票所占比重過小,經常情況下,做決策者往往是股票份額大的股東,他們更加偏向自身利益,獲得更大經濟利益分配,置于小股東利益于不顧,壓榨和排擠小股東在公司的權益,小股東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和合法保護,從而導致整個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下滑,市場競爭力下降。我們必須推進非流通股上市交易,重新改革股權配置制度,大幅度提升流通股在公司股份份額中的比例。機構投資者,投機行為少,看著投資的長期收益和未來收益,因為在改造股權結構的過程中,必須吸收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努力吸引民間股份和外資股份的入股,甚至參與到企業重組、兼并的過程中去,多方力量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獨大,實現公司股份配置的多元化和合理化,完善企業治理制度和管理體系,避免可能存在的決策失誤帶來損失,不管是可預見還是不可預見的損失。
2.發揮董事會職能,健全獨立董事制度。董事制度如果缺乏制衡,必然導致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董事一人獨大,肯定把握公司的核心機密,不管是為了自身利益,還是迫于種種外界壓力,通常做法是不向外界透露會使企業經營將整體性的陷入危機當中。
董事不是公司管理層和所有者的代表者,必須獨立進行公司決策,不能有所偏袒,必須把公司的整體利益放在至高位置,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控股權的濫用,錯誤地公司決策,可以更好改善公司管理體制和治理結構,可以向外界透露正確全面合理的會計信息,讓外界更好了解企業的經營現狀和財務狀況。董事的選聘必須經過股東大會審議,不管是在提名方法,還是選舉或更換的過程中必須保持獨立性,董事必須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水平,符合職位的具體要求,遵從行業發展現狀要求,必須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企業上,盡量避免身兼多個職業,無法正常履行董事的基本職責,同時必須有合理的獎勵和懲罰機制,督促董事合理、合法、合規履行自己的智能。
3.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法規。企業信息披露制度關系到企業能否透明運行,能否避免內幕交易和操縱控制行為,同時,對外信息披露的公正和公開,關系到企業能否穩定股東和債權人的投資信息,關系到企業能否獲得更大的市場資金支撐。
《上市公司公平信息披露指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是最近幾年新出臺的兩部要求主體規范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的規則,在披露時間和披露過程兩個方面都作出明文規定,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的實效性和程序的規范性。
4.加大監管力度。首先,提高監管的時效性,監管部門對于上市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問題,必須盡可能發現和糾正,不能等到若干年后才發現,才做出相應的懲罰,這會使得監管效果大打折扣,監管的真正意義所在淪為虛談。其次,發揮服務中介在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作用。這要求必須保證證券中介結構的獨立性,不能為贏得更多的審計服務費用而為上市公司偽造報表,掩蓋企業真實的財務情況和會計信息。監管部門必須制定嚴格的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原則,對申請成立的中介結構必須嚴格把關,對現有服務中介必須做出監督檢查,督促他們合法合理履行自己職責,并對違反規定的機構和人員做出相應懲罰,不管是吊銷執照,還是要求中介機構對損失做出連帶性質賠償,甚至是嚴厲禁止相關機構人員再次進入中介市場。
參考文獻:
[1]黃文伴,李延喜.管理者薪酬契約與企業盈余管理程度關系.科研管理,2011(6):133-138.
[2]蘇東蔚,林大龐.股權激勵、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經濟研究,2010(11),p88-100.
[3]馬會起,干勝道,胡建平.基于經營者股權激勵的盈余管理與股價操縱相關性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財會通訊,2010(6),p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