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案例中出現的問題追根溯源是因為教師沒有理解到環境真正的含義。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環境也是幼兒學習的課程資源之一。環境也可以說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對幼兒的影響不可低估。走進園所,我們常發現幼兒園靜態環境給予幼兒的視覺沖擊力強,色彩多,布局亂。似乎只要一切色彩、圖案的組合幼兒都會喜歡。再深入到園所班級,發現幼兒園動態環境如上述案例所說——吵、鬧、噪。那么,針對上述案例,我們應當如何創設幼兒園環境,還給幼兒園“安靜”呢?
一、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力求“三有三不”
幼兒園物質環境是指園所內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物化形態的教育條件。它包括園舍建筑、設施設備、活動場地、教學器材、玩具學具、圖書聲像資料、環境布置、空間布置以及綠化等有形的東西。它可分為園所環境、區角環境、教室環境。如上案例,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出現了三個問題。第一,缺乏有目的的規劃和管理。第二,過于關注視覺效果,關注成人的價值觀。教師更多地用成人的價值觀來進行審視,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美觀和認知。第三,忽略環境的教育性,忽略幼兒的參與性。在進行墻面環境創設的過程中,無法通過墻面環境向幼兒傳達其他的教育信息,使得墻面環境與幼兒缺乏互動。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環創富有童真童趣,但不失統一協調
幼兒園服務的對象是3~6歲的兒童。那么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特點,園所創設環境時則要充滿童真童趣但不失統一協調。固然,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對色彩鮮艷、形象鮮明、新異多變、生動直觀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并產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就應該色彩明亮,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要以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幼兒們會照單全收。相反,凌亂的、無序的、不協調的色彩和圖案搭配卻會讓幼兒感到煩燥、緊張,沒有安全感。
(二)環創富有品味格調,但不失互動參與
品味,是指事物具有一定的水平與品質。格調,是指事物具有一定的風格和樣式。在此,幼兒園環境創設要求有品味和格調,它是指環境的總體布局及所布置的物品既要符合幼兒的審美要求,也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品味和藝術風格。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環境藝術化,是教育的一種手段?!睈勖朗莾和奶煨?,幼兒園環境在符合整潔簡單、統一協調、絢麗多彩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有風格、有品味、有主題、有內涵。有人說:“大園所環境彰顯品質,小園所環境彰顯文化?!睂崉t都是指園所環境創設要有品有格。有的園所戶外活動場地不寬敞,但經過精心規劃,美化設計,同樣可使幼兒一進入園內就置身于整潔、幽美的環境中,怡情怡性,得到一種美的享受,這對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審美觀,促進理智感和道德感,發展積極良好的情感都有很大的益處。皮亞杰說:“兒童的認知發展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睘榇耍瑘@所在進行環境創設時務必要幼兒參與其中。也就是說園所在追求風格和品味的同時,要讓幼兒成為環境設計的一員,如:涂鴉墻讓孩子們來大膽操作。走廊上掛出作品可以讓幼兒來繪畫,幼兒的手工作品經過教師的美化組合后,成為某一個角落的藝術品。幼兒周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性圖片組合設計成一幅幅作品進行展覽。由此,幼兒園的環境互動參與不僅蘊含在作品展示中,也蘊含于環境創設的過程之中。
(三)創設的環境會說話,但不失課程整體性
眾所周知,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該對幼兒體、智、德、美等有全方位的促進作用。馬克思曾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很好地證實了幼兒園的環境要具有教育性,要成為會與孩子對話的環境,這正揭示了人與環境之間作用與反作用的辨證關系。為此,園所在創設環境時,要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視覺、嗅覺、觸覺的發展,如讓幼兒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絢麗的色彩,聞到各種花草的香味。同時,教師要結合課程整體要求、主題內容制作墻飾布置,既讓幼兒參與其中,也讓幼兒通過環境參與增加自然知識、科學知識,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在幼兒園的空間設計、區角擺放、活動材料收集中讓環境與幼兒對話,有效地引發、支持幼兒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實施幼兒園的整體課程。
二、幼兒園心理環境營造力求做好兩種角色
幼兒園作為群體式的保育和教育機構,其心理環境包括了幼兒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全部空間。幼兒園心理環境是指存在于幼兒周圍并對幼兒心理發生影響的環境。它分為園所所給予幼兒的心理氛圍,營造的人際關系以及園所文化積淀所給孩子的熏陶。幼兒園的心理環境除了影響著幼兒現在的情緒情感,如快樂、積極、熱情抑或悲傷、消極、冷漠等。還會影響到幼兒未來的情緒和情感,決定著幼兒在未來是一個積極熱情感情豐富樂群的人,還是一個消極、冷漠感情貧乏孤僻的人。
(一) 園長要做幼兒園的總設計師
作為一園之長,園所的辦園理念、辦園目標決定著幼兒園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幼兒的終身發展。作為園所的總設計師,園長引領著幼兒園航標,只有擁有現代的、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擁有精細化的管理,踐行科學的幼兒園課程,才會帶領出一批高質量、高水平、專業的保教師資隊伍。從而使教師、保育員甚至保安的一言一行中,滲透出園所強大的辦園文化與理念,也才會從一日活動細節中培養出有修養、有禮貌、做事專注執著、內心寧靜的一群幼兒。為此,要想幼兒在幼兒園一言一行表現出寧靜與溫和,作為總設計師的園長除了打造出有優質的幼兒園物質環境之外,更不可忽視園所和諧的、健康的和有沉淀的良好的心理環境。
(二) 教師要學會做幼兒的“粉絲”
幼兒進入園所,與之打交道最多的對象是教師。要想營造出好的心理環境,就要學會做幼兒的“粉絲”。而“粉絲”第一要做的就是尊重和滿足幼兒的基本需要。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具有溫馨的情感色彩。使幼兒在幼兒園里不緊張、不害怕,感到安全自由。尊重與理解幼兒的各種需要,是建立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與基礎。幼兒的年齡雖小,但他們與成人一樣也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向的需要。只有當幼兒的各種需要被滿足的前提下幼兒才能建立起對外部世界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才能對看護與教育他們的成人,產生情感上的依戀。才會與教師、與同伴建立和諧的關系。其次,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幼兒交往。在與幼兒的交往過程中,教師切忌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幼兒,對幼兒發號施令,強制幼兒服從。尤其對于思維具體形象的幼兒來說,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個充滿愛心的摟抱都遠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嚴肅、冷漠,不茍笑,只能使幼兒害怕,望而生畏,而不能形成真正的教師權威。
最后,要想讓幼兒們不浮不燥,靜心活動,教師還得以身作則,修煉自己的言行,用自己得體的語言、有修養的行為、溫柔的聲音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