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摘 要:新課標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學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學生的獨立分析、實踐、探索、創造等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現代學習方式。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倡導學生合作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改也強調語文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與語文學科特點,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因此,怎樣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是我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俗話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學平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上課之前必須要求學生做提前預習,如果不預習或者是預習的不到位,就會直接影響這節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1)將學生的家庭作業本改成了自主預習本。該項任務是讓學生自己解決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詞,并引導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或上網查詢,告訴他們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先不要求助于別人。(2)找出錯別字。讓學生自己找容易出錯的字詞寫一寫,因為我們不是學生,老師直接給學生畫出錯誤,學生的印象不會很深刻,而讓他們自己找錯誤,效果就不一樣了。(3)學生主動給家長讀課文。原來我們常常是要求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讀課文,現在我則是讓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主動給家長讀,并讓家長給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讀得很流暢”“有很大進步”代替了“讀了兩遍”“錯別字較多”等,很明顯,學生由以前的被動學習者變成了主動學習者,學生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4)設計開放性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主探討,不規定統一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在學習《羚羊木雕》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怎樣看待初中生之間的友誼?”(5)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把布置作業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輪流布置作業。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提高了。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教師只有高度重視,不斷探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盧燕萍.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語文課為例[J].南昌高專學報,2009(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