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武
78歲的向大爺是個“老糖友”,一向都自覺地注射胰島素。最近發現晚上的血糖會偏高,于是向大爺晚上減少進食量,還把胰島素的劑量調高了一些。孰知這么一來,向大爺在晚上睡覺時感到心慌、乏力、頭暈、出冷汗,難以入睡。早晨,向大爺趕緊測了一下血糖,嚇了一跳,血糖居然很高。醫生表示,向大爺的血糖不穩是“蘇木杰反應”的表現,預防的關鍵是控制好睡前的血糖。
血糖值如“過山車”
或許很多糖友對“蘇木杰反應”感到陌生,但其發病的概率卻一點也不低。所謂“蘇木杰反應”,是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現早晨高血糖的現象。那么,為什么午夜會低血糖,而過后血糖又會飆升呢?
原來,在午夜時分(0~3點),體內需要的胰島素量是最低的,若患者在睡前使用胰島素不合理,就會導致體內在不需要那么多胰島素的時間里有過多的胰島素存在,必然會發生低血糖反應。而當人體出現低血糖時,身體就會發生保護性反應,機體會進行自我調節,促使體內胰升血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素均分泌顯著增加,這時胰島素會“寡不敵眾”,導致血糖高。
胰島功能差者更易“中招”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調節過程比正常人來得激烈,加上糖友的血糖調節能力差,就會更易出現血糖過低或過高的現象。醫生提醒,有以下情況的糖友,需要警惕“蘇木杰反應”。
● 胰島功能差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低血糖。
● 15年以上糖尿病史,或已有基礎病如冠心病、中風、肝腎功能不佳的糖友。
●高齡糖尿病患者(超過75歲)。
●糖化血紅蛋白接近正常值者。
●空腹血糖高,前一晚增加降糖藥量后,空腹血糖還是降不下來的糖尿病患者。
動態血糖監測可發現苗頭
專家提醒,胰島素可以引起低血糖,任何時刻都不要自行隨意調整胰島素的使用量。
另外,如果能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糖友就不會出現由于血糖過低造成的應激反應,早上也就不會出現高血糖。因此,控制好睡前的血糖是關鍵,睡前血糖監測就相當重要了。容易發生“蘇木杰反應”的糖友,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減少前一晚的藥量,減少半夜發生低血糖的幾率,血糖保持平穩了,就不容易在黎明時血糖飆升。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糖友發生低血糖,但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這種隱蔽的低血糖更為兇險。另外,如果低血糖反應反復發作,就容易出現無癥狀的低血糖。要避免無癥狀低血糖帶來的風險,糖友應該做動態血糖監測,及時發現低血糖出現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