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在馬來西亞逗留期間,當地豐富多采、獨具風味的飲食文化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食客天堂”——這是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共同評價。漫步在馬來西亞的街頭,舉步可見各式各樣的餐館,馬來餐、印度餐、中餐、西餐,隨你挑選。久居馬來西亞的好友介紹說,馬來西亞餐飲業發達,是因為多元的民族聚居造就了多元的飲食文化,而且又經歷了葡萄牙、荷蘭、英國及日本等400多年的殖民統治,使得馬來西亞在飲食文化上呈現出東、西方融合的格局。
馬來西亞餐飲業發達還另有三大特點。一是餐館多。從都市到郊區,既有高檔酒店,也有街頭大排檔,形成了很多“餐飲一條街”。尤其是晚上,大街上燈火輝煌,熱鬧非凡,家家餐館高朋滿座、生意紅火,連店外的廊檐下、空地上,都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等位的食客。二是價格低。在馬來西亞就餐,幾乎很少人嫌貴。以當地人的收入水平衡量,官員百姓、販夫走卒,誰都能吃得起,而且不同消費層次的群體都可找到適合自己消費水平的餐館。有一次我們去賓館東側的街頭大排檔吃“酸辣螃蟹”,2.5公斤螃蟹才花了14令吉,折合人民幣30元多一點。這個價格,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下不來的。還有一天晚上,賓館的工作人員領我們去了一處“嘛嘛檔”(印度人經營的小吃攤)。在那里,我們吃到了平時在賓館里根本吃不到的“草根美食”:炒米粉、炒果條、印度煎餅。五個人一頓夜宵才花了人民幣6.5元。因為就餐價格低,所以馬來人特別是工薪族都喜歡到外面去吃。三是美味多。馬來西亞食材豐富,用料講究,菜色鮮艷清新、天然健康、種類繁多。馬來菜喜歡用辣椒、胡椒、咖喱等調味品,烹制一道菜肴使用十余種調料是常有的事,因此做出的美味既艷麗悅目,又爽口開胃。不管是哪里來的游客,在馬來西亞都可以找到適口的美食,甚至有人說:“在馬來西亞呆上一年,不重樣地吃,也不會吃絕、吃膩。”
馬來西亞菜系博采眾家之長,擅長運用各種香料和草藥來制作美食,其中不少菜品都深受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以中華傳統美食為基調的“娘惹”菜,便是這種特點的完美體現。“娘惹”原本是指華人與馬來人婚配的后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爾后演變成泛指華人與馬來人相融的文化,其中包括飲食在內,因此在馬來西亞能吃到很多“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而由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制作而成的“娘惹糕”更是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另一項馬來美食“肉骨茶”也刻有很深的華人烙印。“肉骨茶”名曰“茶”,實則是一道排骨藥材湯。這種中式早茶是用豬排、茶葉和枸杞、當歸、人參等中藥做主料,配以鹽、醬油、胡椒、味精,在鍋里燒煮多時,直到茶葉、藥材之味浸入排骨肉里。肉骨茶系列中以“雪蘭莪巴生”最為有名。品嘗時,以白飯佐醬油、碎紅椒、蒜蓉等調味,排骨香辣而滑嫩,很有東方風格但又明顯區別于我們常做的清燉、紅燒、糖醋等滋味。
華人占馬來西亞人口的30%,中國菜和原有馬來人的料理相融合,演化為匯聚了二者精髓的獨特菜式,成為馬拉西亞料理的代表美食,而后又與其他烹飪形式相互影響,讓世界各國的老饕們都垂涎三尺。您有機會到馬來西亞的時候,不妨好好品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