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新
剛剛降生的嬰兒,食物以乳汁為主,但隨著月齡逐漸長大,包括人乳在內的乳汁所供給的營養素日顯不足。而同時,嬰兒的消化系統也在漸趨成熟,做好了接受其他種類食物的準備,因此應從嬰兒4~6個月起添加一些半固體、固體的輔助食品。嬰兒輔食的添加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中除了食物種類和數量的變化,還受離乳的情感因素影響,不僅是許多新手媽咪育兒道路上的一個難題,也會對年幼的嬰兒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所以需要喂食的媽媽、爸爸具有愛心、細心和耐心,不斷嘗試、觀察、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予以滿足,順其自然,加以鼓勵,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專心、開心、主動進食的好習慣。
添加輔食的原則
1.循序漸進,平和耐心
嬰兒輔食添加最重要的原則是讓嬰兒按其消化功能及營養的需要逐漸適應,不能操之過急。小嬰兒對于一種新食物一般需經過7~10天才能適應,父母們應先試喂一種新食物,觀察嬰兒食后反應,待他適應后再喂另一種,必須一種一種地嘗試。由于每個嬰兒對食物的好惡和適應快慢不一樣,必須按具體情況,持平和心態,耐心堅持嘗試。每次試喂新食物后應密切注意消化情況,如有嘔吐、腹瀉等,應暫停喂哺,過些時候再從很小的量開始嘗試,而不是輕易放棄。
同樣一種食物,應先從較稀薄的形式喂起,逐漸增量,隨著嬰兒乳牙萌出,咬嚼吞咽能力增強,食物可以逐漸增粗。如大米食品,添加的順序應為米湯、稀粥、稠飯、軟飯至干飯。如喂蔬菜等食物,可先從菜湯喂起,到細菜泥、粗菜泥到煮爛的碎菜、菜絲、菜塊,再到較大兒童和成人吃的整棵菜。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嬰幼兒即使已有幾顆乳牙,咬嚼能力仍很差,所以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咬不碎的食物必須切碎、煮爛、研細才能喂食。
2.勇于嘗試新食物
添加新食物,應從少量開始,逐漸增量。如添加蛋黃,可以先從1/4個起試喂,3~5天漸增至1/3~1/2個,再用1~2周增至1個。嘗試新的食物最好在嬰兒健康的情況下,因患病時嬰兒食欲較差,適應新食物的能力也同樣較弱。天氣炎熱時不宜給嬰兒變換食物品種過多,以免不能適應,發生消化障礙。
3.注重個體化差異
父母必須了解,嬰兒對于食物的適應和愛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添加輔助食物無論食物的品種、味道,還是進食量、進食速度和進食時間都應按照孩子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在輔食添加過程中應讓嬰幼兒能自己參與、自由選擇,以提高其對進食的興趣和主動性,不宜被動喂食或強迫孩子。
添加輔食的類別
除主食(母乳及牛乳等乳制品)外,輔助食品大致可分為4類。一是米面等淀粉類食品,主要功能是補充能量,年長后逐漸代替主食。二是動物蛋白質,如魚、肉、乳、肝、血及大豆制品等供應優質蛋白質。三是蔬菜及水果等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四是油和糖以補充能量。
1.淀粉類食品
寶寶在3個月后唾液腺逐漸發育完全,唾液量顯著增加,富含淀粉酶,因而滿4個月起,嬰兒即可食米糊或面糊等食物。這個時期即使乳量充足,也可在不影響母乳量的情況,于哺乳后添喂少量米糊補充能量,并培養嬰兒用匙進食半固體食物的習慣。初食時,可將營養米粉調成糊狀,開始較稀,逐漸加稠,從喂1茶匙(約5毫升)或1湯匙(10毫升),漸增至3~4湯匙,每日2次。5~6個月起,嬰兒乳牙逐漸萌出,可改食爛粥或爛面。因大米制品比小麥制品(面粉)較少引起嬰兒過敏,一般先喂大米制品。待1歲左右,可食用稠粥爛飯。6個月之后,可讓嬰兒試食饅頭干片、烤面包片或松脆的餅干,促進乳牙萌出,并可訓練嬰兒用手抓取自喂,學習咀嚼、吞咽固體食品。稍大嬰兒的米面制品中還可加入小米粉或大豆粉等,以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含量,使之更有營養。
2.優質蛋白質及補充鐵、鋅等食物
足月新生兒的肝臟貯有大量鐵,至5~6個月時逐漸減少,須自滿4個月起為嬰兒添加富含鐵質的食品進行補充。動物血、蛋黃及魚類可提供鐵、鋅等微量元素,其中動物血含鐵質較多且為血紅素鐵,易消化吸收。可將雞、鴨血或豬、牛、羊血蒸熟切末加入粥、面內喂食,或單獨切成絲、末煮成羹與米粉、粥、面同食。魚肉雖含鐵不多,但吸收率高,并可同時供應優質蛋白質和礦物質等,不失為小嬰兒良好的輔助食物,且魚肉細嫩易為嬰兒食用,有利于消化,可較早選用。
7~8個月時可漸漸喂食嬰兒全蛋 (蒸蛋羹),并逐步添加雞鴨肉、肝泥 (雞、鴨肝較豬肝細嫩易消化)、豆腐、紅豆或綠豆泥等食物。雞鴨肉或豬牛肉切成的細肉末營養豐富,喂食可從少量至適量 (約1~1.5湯匙),混入粥、面中進食。同時,為給母乳喂養兒做斷乳準備,可在8~9個月時試喂奶粉,每天1~2次,逐漸增量,使嬰兒習慣于喝奶粉,可用杯喂不用奶瓶。
3.蔬菜、水果
牛奶及其制品除配方乳會加以強化外,所含維生素C極少,人乳含量雖較高,但攝入情況隨食用母乳量而定,也易不足。維生素C不能在體內大量儲存,如果不持續供給,容易出現缺乏。所以嬰兒自滿月起需添加果汁和菜水。可將富含維生素C及礦物質的新鮮柑橘、番茄、山楂或綠黃色蔬菜,擠汁喂哺嬰兒。每日1~2次,每次從10毫升(約1湯匙)開始,漸漸增至30~60毫升,6~7個月后可增加到120~150毫升。開始喂食可用溫開水稍稀釋,待習慣后可喂原汁。4~5個月后果汁可向果泥轉化。
各類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都是嬰兒需要的營養素。嬰兒滿4個月后可加食菜泥,從細到粗,可取有色(綠、紅、黃色)蔬菜,如菠菜、莧菜、胡蘿卜、番茄、南瓜等洗凈去皮切碎,在沸水中滾煮3~5分鐘取出,用匙搗爛成細泥。初食每次1/2茶匙,逐漸增至每日1~2湯匙。8~9個月后,待嬰兒乳牙已出,可喂粗菜泥或碎菜。嬰兒大便中有菜葉殘渣是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驚慌,仍可繼續喂食。水果可選擇將香蕉剝皮用匙壓搗成泥,或將蘋果對半切開,用匙刮蘋果肉成泥,初食1/2茶匙先嘗試,逐漸增至每日半只到一只水果。水果蔬菜各有不同營養成分,作用不完全相同,不能互相代替,應分別進食足夠的量。
4.植物油及鹽、糖
油、糖主要為嬰兒供給能量。嬰兒輔食一般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較好,因易消化又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尚有維生素A、E等脂溶性維生素,且用油脂烹調可增加食物香味。對進食量較少的嬰兒可在粥及菜泥中拌入熟的植物油,或用油炒熟蔬菜以增加能量攝入。初食每次加1克,習慣后可加至每日5~10克。加糖除增加能量外也可調味,如在鮮牛乳中加糖5%~8%。當嬰兒攝取淀粉類輔助食品后,牛乳中的糖量可逐漸減少。吃甜食后應養成立即給嬰兒喂水的習慣,以沖刷牙齒上殘留的糖分,防止引起齲齒。在添加油、鹽的過程中,應避免嬰兒養成過重的口味,制備飲食時,一般不宜放過多鹽,不能加味精,也不宜使用刺激性調料如色素、糖精等,或喂食腌臘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