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湯熙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英語教師口語技能的培養逐漸成為教師專業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中小學課堂對于英語教師口語技能的要求在細節方面不盡相同,教師和教師培訓者需著眼于其不同之處,有理有據、有針對性地進行發展和培訓,方能培養出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中小學合格師資。
關鍵詞:義務教育;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口語;差別
隨著2011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被進一步強調,英語課堂口語教學越來越重要。英語課程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在此過程中,教師口語技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然而,經調查發現,常熟地區一半以上英語教師從未接受過口語技能的相關培訓,而學生在口語表達中也存在諸多問題,中小學英語課堂口語的現狀堪憂。
一、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課堂口語使用現狀
調查顯示,一半以上中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的比重超過50%,但不少英語教師口語表達準確性不夠,語言不規范,時常出現語序不對、詞形不準、用詞搭配不當、時態語態不通等問題,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師。他們忽視了教師口語是“外語課堂中學習者獲得可理解性目標語輸入的主要來源”。除去這些口語中經常會因為不嚴謹而犯的錯誤,中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口語表達現狀調查結果如下:
1.課堂用語單調、不活潑
語言表達應該是豐富多彩、以生活為依托的。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語言,無論是授課講述還是與學生互動,都應有層次變化,用學生熟悉的詞匯和知識來組織課堂教學。然而,經調查發現,多數小學英語教師和一些初中英語教師擔心學生不能理解英文講解,在課堂上使用的英文只是“Good.”“Right.”“What?”等機械的反饋,或“Open your books.”“Listen carefully.”等簡單的指令,在關鍵之處卻往往要用中文輔助教學,使英語課變得單調乏味。
2.缺乏系統性,比較隨意
部分英語教師課堂口語不嚴謹,隨意性較大,甚至時而中文時而英文,中英混合表達。比如,一些半中文半英文的常見課堂用語:“接下來布置一下今天的homework。”“Because 什么?”還有一些中文式的英文表達:“They see what?”“Come get it.”這些教師自身也并未真正養成用英語表達的習慣,如此便給學生樹立了負面榜樣,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3.語言晦澀,不切實際
也有一些教師不顧學生能否聽懂,使用全英文進行教學,講解方法和講解語言晦澀難懂,不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且抽象空洞,難以捉摸,往往使學生反感,聽課時昏昏欲睡,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二、中小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調查發現,小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心理壓力大、表達能力差、發音僵硬化三個方面。
小學生接觸英語時間不長,基礎薄弱,詞匯量和語法知識有限,加上平時缺少英語氛圍,學生對“說英語”產生畏難情緒,不敢開口,更不用說用英語進行交際了。而這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反過來也導致了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不主動,進一步影響了其基礎知識的積累。
據課堂觀察發現,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中,多數學生雖能完成問題的回答和基本話題的簡述,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靈活性、連貫性和生動性較差,往往局限于教師給出的示范。而在課外的隨機調查中,更多的學生不能正確地回答問題,甚至答非所問,或出現用詞不當、句意含糊的現象。
當下小學英語課堂上的口語操練時間不少,但大多集中在朗讀活動上。教師對于學生朗讀的“正確性”要求頗高,評判標準多是課文錄音或教師自己的發音和語調,要求學生“照本宣科”。在這類操練中,學生并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情感,從心而發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反而被“標準”所束縛,不僅語調怪異不自然,在發音上也顯得頗為“僵硬”,甚至在交流中對方換了口音就聽不懂。
而進入初中之后,學生對開口說英語的畏難情緒只增不減。初中英語課堂與小學英語課堂之間缺少銜接,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謂“各自為政”。不少學生上初中后開始接觸課堂外的英語語言輸入,如通過英文歌曲、英美影視作品等。但其對于自己薄弱的口語感到難堪甚至自卑,因此即便接觸到許多的語言輸入,也不曾嘗試開口模仿。另有一些學生試著模仿其中的語言,然而模仿內容往往局限于日常用語中的短句、流行語言,這對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未能起到鍛煉作用,并且由于未能獲得正確的指導,使他們在發音上逐漸“洋涇浜”。
就教師素質來說,口語技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口語技能對于語言學習者,特別是初學者來說,影響是巨大的。教師必須端正態度,主動自覺地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敢于實踐,不斷進步,努力使自己成為真正可以讓學生信賴的學習指導者和幫助者。
注:本文為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與實踐校級項目成果。
參考文獻:
[1]廖百秋,江世勇.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口語發展研究 [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1(2):143-146.
[2]楊霞,李園,馬麗婭.教師職業技能素養[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周軍平.教師話語與第二語言習得[J].外語教學,2006(3):69-72.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