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
摘 要:“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語文教師要尊重課標,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這個例子;要尊重學生,順學而導。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尊重;有效語文教學
2013年12月20日,有幸在四川師范大學學術廳聆聽了浙江省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的講座——《基于尊重的語文教學》,很受觸動。我們平常提得較多的是“尊重學生”,從沒有提過“尊重語文、尊重自己、尊重遺憾……”肖老師從另一種角度為我們詮釋了語文教師應怎樣去解讀課標、教材,怎樣的語文課才是“真語文”,引發了我對語文教學中的“尊重”的關注和一些思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句話道出了語文這門課程的基本性質,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語言文字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細讀課標,我們不難看出,要認真貫徹落實課程理念,不得不提到“尊重”一詞,尊重課標精神、尊重語文學科特點、尊重學生……然而,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在踐行新課標理念嗎?我們離課標要求還有多遠?我們的語文課堂為何還是效率低下?”基于以上,我想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體會。
一、尊重課標精神,把握語文課程特點和目標——實現有效語文教學的前提
新課標前所未有地強調“學習語言文字的應用”,再次明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語言文字入手,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情感,更要關注語言形式、表達方法。但是,現在很多語文課,尤其是小學中高段還是以理解內容為主,教師圍繞內容的理解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著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忽略文本語言的咀嚼、揣摩,無視文本在表達方面的示范作用。也有很多教師不知道小學語文教學有哪些總體目標,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在小學階段要訓練到什么程度。可見,對新課標的學習與解讀還需細致、深入,教師一定要認真領會課標精神,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真正把它們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做語文教師該做的事——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教學有的放矢,我認為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
二、尊重教材特點,真正實現用教材教——實現有效語文教學的保證
無論哪一套教材,都凝聚了眾多專家的心血與智慧,它們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內涵,有很強的科學性,是閱讀和寫作的范本,也是很好的課程資源。翻開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看出教材編排的特點及意圖,每冊教材都貫穿“培養興趣、文化積累、學習學習、整體推進”這個總體特點,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因此,教師必須潛心解讀教材,從文本入手去琢磨編者的意圖,研究作者的寫作目的,揣摩語言表情達意的形式,這是實現有效語文教學的根本保證。
三、尊重學生主體,做好組織、指導與引領——實現有效語文教學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句話提了很久,但是真正落實了嗎?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很多時候還是占據著課堂的話語權,牽制了學生的思維與一切實踐活動,卻還不知不覺。試想,這樣的課堂能有效嗎?課堂效益能提高嗎?我認為,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尊重學生年齡特點,落實年段目標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在每個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因此,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語文的規律,課標分年段提出了學習目標。就說“識字與寫字”的第一條目標,1~2年級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3~4年級是“對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5~6年級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從這些可以看出,要求是遞進的、螺旋上升的。那么,相應的教學活動就應根據年段特點有所側重,不能三個學段用同一種方法。我們在聽課中也發現,在閱讀課教學中有的教師也沒有尊重學生的年段特點,抓住詞句引導學生大談感悟,忽略各學段在詞語、句子、段落、篇章的具體要求。可以這樣說,沒有體現年段特點的課堂,就無法落實年段學習目標,有效教學從何談起!
2.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學會等待、引領
課標中有一句話我一直長記于心:“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但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所謂的標準答案,省去了學生讀書、思考、交流的時間,甚至對學生的交流感悟“一刀切”。學生有必要學會梳理,是一次很好的概括與表達訓練,而我卻在匆忙中草草收場,更談不上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了。看來,教師要真正退到幕后,做一個智慧的引領者,談何容易!需要教師蹲下身子,心平氣和,耐心等待。當然,尊重不是放縱,應以文本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為前提,同時需要教師巧妙地點撥。
3.尊重課堂生成資源,順學而導
我們常講教學應“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課堂要精心預設,更要尊重生成,因為課堂生成往往會給教學帶來更多的精彩!同樣是《成吉思汗和鷹》這課的教學,一位教師讓學生讀課文8~18自然段,完成下表:
■
反饋完畢,教師讓學生觀察表格,說說有什么發現。學生很容易就發現成吉思汗的心情越來越糟糕,越來越憤怒。教師再讓學生看看還有什么發現,一個學生說鷹的動作越來越猛烈。教師很吃驚,讓學生說說理由,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得頭頭是道,還有學生受啟發說可以看出鷹的心情越來越急切,教師當場就表揚:“真了不起,能通過動作去體會鷹的心情!”馬上教師就根據學生的發現提出一個有矛盾的問題:“老鷹這么急切地想救主人,可主人——成吉思汗為什么還越來越生氣以至于氣急敗壞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準備發言。教師話鋒一轉:“讓我們走進人物內心去看看吧,他們各自是怎么想的。請同學們在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和鷹四次打翻水的語句旁寫下自己的想象。”后來學生的想象很豐富,表達也很精彩,透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上這位教師就是善于傾聽學生的發言,尊重學生的發現,引發了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所以課堂精彩呈現!像這樣的例子在名師的課堂、自己的課堂都時時出現,我深刻地體會到:學生表現精彩,課堂才出彩;只有尊重課堂的生成,順學而導,教學才真正有效。
語文教學是富有情感的教學。尊重,源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視,關乎一位語文教師的良心與責任;尊重,源于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是語文教師應有的情懷;尊重,源于對生命的關懷,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包括我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成長狀態!相信基于尊重的語文教學會讓我們成為儒雅淡定的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快樂地在言語的叢林和字里行間穿行,讓語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讓語文教學走向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曹華英.有效教學之我見[J].小學語文教學,2010(23).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