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安慶
怎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怎樣上好一堂課?這是每一位教師所關心的問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使我們認識到衡量課堂教學的質量,必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學生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要通過學校教育使學生在思想、學業、品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教學內容的優化組織
教師經過細致的備課以后,明確了應該教什么,教材上提供了教學內容,但是怎樣使用好教材來進行教學,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上課是教教材,另一種認為是應用“用教材教”。按照我們現在的教學目的,教學不僅是要傳授知識,還要促進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所以我們的教學任務并非是一味地傳授知識,更需要研究如何取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為此教學內容的優化組織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首要一環。
1.要把握教材的實質,明確教學目標
一堂課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分出教學內容中主要的、本質的東西。不僅要知道教學的內容是什么,而且還要知道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也就是要知道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質的知識上去。
例如,在教授“小數”時,老師舉出一個實例:一個工程隊的設計師在計算時,點錯了小數點的位置,給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給國家造成了損失。這樣使學生了解小數點的重要性,從而也明確了學好這堂課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會了解到所學內容的意義價值,這樣思想受到了教育,而且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智力也得到最大的發展。
2.要從實際出發,合理組織教材
教材提供了典型的適用一般的教學材料,但不可能適應各種水平的學生,也不可能使學生的智力都得到發展。如果老師只知道照本宣科,專教教材,而不根據實際,用教材來教便不能充分地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所以,老師必須從實際出發,按照各類水平學生的特點、發展的順序來合理地組織教材。
例如,在教授“求積的近似值”時,教師根據各類學生的實際,把例題:0.306×16=4.896≈4.9(元)改為0.36×11=3.366≈3.37(元),把舉例2.953改為2.853,把得數保留兩位數或一位數,這樣無論學困生還是優生都會順利地先掌握好“四舍五入”的方法,而后來再做沒改前的題,這樣有利于學困生接受,從而分清3.0比3更精確的原因。這樣無論是好生還是學困生都能得到順利的發展,教學也得到較好效果。
教學內容是一個完整有序發展的體系,要使每一堂課都很成功,老師就應該合理安排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
二、教學過程的優化組織
要上好一堂數學課,還要想一想應怎樣教給學生。那么,怎樣教呢?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彼此復雜地發生作用的過程。要使教學過程得到整體的、系統的改進,就必須依據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的一整套教學規律和原則,但教學規律、教學原則并不直接規定教學的內容、方式、結構和方法;要求根據教學過程的基本矛盾,靈活地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結構和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益。為此教學過程的優化組織是優化課堂的重要一環。
1.處理好“知”與“情”的關系,寓教育于教學之中
學生的發展,應獲得整個人格的全面發展與教育。不能單純局限于掌握知識上。因此,在教學時也不單純是知識體系的變化和擴充。人都有感情,那么教學也是這樣。任何缺乏感情的教學活動,都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為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重視情感教學,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需求,形成學生信念和追求。
例如,在教授2,5,3的倍數時,通過學生出題給老師做,引起學生的好奇。老師是怎樣算得又對又快的,從而使學生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一種新知識時,利用學生認識的差異,設置矛盾的沖突,引起學生的思考:哪一種方法是對的?從而激發學生認識的需求,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當學生獲得一種新的知識,掌握一種新的方法,看到自己正確的結果,就會產生一種求知的滿足感,成功的喜悅會激發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新知識。這樣以知促情,以情導知,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就能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
2.注意信息的傳遞與反饋,準確、及時、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老師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現狀和可能發生的情況掌握、預測教學的效果,準確、及時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
首先,反饋信息要準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例如,學習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學生得出計算周長的各種方法。教師應該知道,這些不同的算法反映了不同的認識水平,并反映全體學生對不同的算法的認識。這樣在教學中就要幫助學生建立應有的認識。
總之,課堂教學的優化組織是個比較復雜的工作,它不僅涉及兒童的發展,而且還與情感教育有關,教師的思想方法、教學風格是課堂教學優化組織的重要因素。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