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
小學音樂課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的重要渠道。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目標不是讓學生掌握高深的音樂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是我對這一問題的幾點看法。
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激勵創新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求新知。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訓練掌握新知識,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滿懷熱情地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教學活動,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阿里里》時,我就先播放了一段云南彝族人民慶祝火把節的舞蹈視頻,讓學生直接感受少數民族的能歌善舞、熱情大方;接下來導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聽《阿里里》,問學生:“你們聽出了什么歌詞?”學生一致回答:““阿里里。”教師及時講解“撒小秧”的意思,讓學生明白“阿里里”是納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襯詞。在訓練演唱時,我問學生:“怎樣唱這首歌更有意思?”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最后決定一半學生唱歌詞,一半學生唱襯詞。果然這樣一唱,歌曲的層次更豐富了,學生的熱情也很高,創造力得到了開發。
二、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展示創新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表達自我想法的機會,讓學生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對于學生的一些創新性的思維,教師更要及時肯定,確保學生在音樂課上思想不會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這樣,學生就會增強學習音樂的信心,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
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發展創新
對于音樂來說,對所學內容的創作改編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音樂課中的許多內容都適合學生進行二度創作,進行個性化的創編。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及時把握這種機會,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引導學生進行創作,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發展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冼星海曾經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當今教育形勢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我們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應努力落實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在帶領學生感受音樂、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