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文 李長福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國際競爭壓力下,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陷入了融資難的困境,本文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基本含義出發,研究了國內外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了國內創新型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問題,并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關鍵詞: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含義
創新型中小企業一般是指具有較健全的創新機制,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形成以技術、品牌、制度、管理、文化等全面而持續的創新能力,并借此獲取超額利潤的中小規模企業。一般是指具有較健全的創新機制,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形成以技術、品牌、制度、管理、文化等全面而持續的創新能力,并借此獲取超額利潤的中小規模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關注的是企業的成長方式和素質,創新系統和方式是這類企業未來發展重要內容。目前,在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資金也非常有限,創新型中小企業要得到長期發展要依靠融資,但是從其融資的現狀來看并不樂觀,加強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了專業人士又一值得探討的課題。
二、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國內外研究現狀
1.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國外研究現狀
對于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國外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資本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并且采用了大量的現代計量技術分析方法和數理統計的實證方法進行研究。其中主要的考察點集中在:融資約束理論、融資風險管理和知識產權融資。
(1)融資約束理論。1931年Macmillan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缺口問題,它具體的是指在信貸市場中貸方提供的資金不能夠滿足借方的要求,因而留下的融資有效供給不足的缺口,這個理論能夠充分的解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西方學者于1970年開始注重企業融資約束與投資的關系,經過大量的分析證明企業融資約束程度越高,企業增長速度越慢。
(2)融資風險管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估值風險和變現風險加大了其融資的風險,因此也加大了人們對融資風險管理的關注度。2002年Boer提出了融資環境的變化,可以使得風險和價值評估變得越來越復雜,融資工具也會有很大的變化;2010年Sohn和Kim以韓國部分技術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對銀行信貸風險進行了研究,得出了SVM模型與后勤網絡神經回歸模型、傳播神經網絡模型相比,技術型中小企業投資決策表現的更加優秀。
(3)知識產權融資。知識產權可以說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核心資產之一,政府制定了相關的知識產權融資政策,用來解決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難題。
2.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國內研究現狀
(1)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理論研究。集群融資理論是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理論上的創新,由于創新型中小企業屬于經濟動力型的企業,因此研究的結果覆蓋了大部分的創新型的企業。2008年楊懷東、陳曉紅將中小企業集群理論和中小企業融資結合起來,從信息傳遞和社會資本的角度出發,分析了中小企業集群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經濟原理,并提出了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的基本框架,詳細闡述了關于創新型中小企業集群融資體系建立過程中涉及的模式、風險度量等問題,并為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2009年嗡鳴和謝沛善采用了博弈論的方法,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他們認為銀行在中小企業的重復博弈過程中起到了減輕逆向選擇的作用。
(2)知識產權融資。2002年趙昌文、王曉東提出了要通過微觀的融資方式來降低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的高風險。2004年陸志明提出知識產權擔保融資需要金融機構轉變傳統的金融經營理念。2006年梁兵提出創新型中小企業要提高融資能力需構建現代擔保物權。
三、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創新型中小企業自身方面的問題
第一,創新型中小企業缺乏健全的融資財務制度。在我國大多數的創新型的中小企業的性質為私營性質,經營者大部分是投資者,他們絕大部分都不具備相關的財務技能,關注的是企業業務量的提升。隨著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經營內容的不斷擴大,融資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日益顯現出來,成為了制約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管理制度不規范。創新型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方式不僅僅要依靠技術優勢,更要依靠規范的管理制度。但是從目前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管理制度的現狀來看,大多數的企業融資管理制度不是很規范,尤其是在一些基礎環節上的問題比較嚴重。例如,一些企業在融資管理制度中并沒有明確崗位責任制度,使得員工的行為得不到規范,導致企業融資活動混亂。
第三,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缺乏信用度。信用是當今企業長期發展的無形資產之一,是獲取融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了較快的占據資本市場,采用了多種方式的融資手段,但是在獲取融資資金后,并沒有按照融資前的約定,按時承擔還款義務,這就導致了創新型中小企業信用度缺失的現象,長期以往,必將使其陷入融資困難的境地。
2.法律法規方面的問題
第一,法律法規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在法律法規方面,我國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體系還不健全,僅是以《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作為保障,然而對于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法卻沒有很快出臺,沒有堅強的法律法規作為后盾,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勢必會很難走。
第二,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我國自從提出“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思想以來,國家的財稅政策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其中加大了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關注程度,但是由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內部需求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導致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不得不負擔高額的稅負。
第三,缺少對信貸人權利保護的立法。目前我國信用擔保制度中比較側重的是對不動產的擔保,對動產則缺少相關的制度進行規范。這種擔保制度使得企業融資過于依靠于不動產,這種單單依靠不動產進行抵押的形式,大大降低了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使得融資更加困難。
3.信用擔保機構方面的問題
第一,擔保機構管理水平不夠。信用擔保機構主要是為一些中小企業解決融資中的問題,信用擔保業務可以認為是一種市場交易經濟行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國家采用一些宏觀調控手段對其進行監管已經遠遠不夠,創新型中小企業僅僅依賴于國家財政擔保的方式獲取貸款已經不現實。目前,我國大多數的信用擔保機構普遍存在著管理水平較低的問題,導致了難以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信用擔保。
第二,擔保機構規模較小。隨著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擔保行業也隨之興起,使其得到更廣泛的發展空間。由于在我國傳統的擔保機構是政府出資,因此在規模上較小,這就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融資中的幫助不大。
四、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
1.健全財務制度,提高信用度
在我國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會計核算不規范的問題,財務業務時常發生錯賬、假賬的現象發生。完善的財務制度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獲取融資的關鍵,創新型中小企業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健全自身的財務制度,使其財務工作在規范合理中進行。因為只有完善的財務制度,中小企業的財務工作才能在有條不紊的環境下進行,其企業信用度可以有所提高,融資時的信譽度才能提升,更容易獲取融資。
2.完善稅收政策
首先,要制定適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可以實施一般投資與R&D投入相區別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采用“一次性扣除”和“資本化”扣除費用的方式,對稅前R&D經費和減稅基點進行調整,對無形資產投資年限進行延遲,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購置的設備予以適當的稅收優惠等。
其次,要對稅收優惠加強管理。我國稅收機關要根據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向其提供切合實際的稅收優惠政策,簡化稅收程序,定期對企業進行稅收輔導,加強稅收管理,杜絕濫用稅收優惠的現象發生。
3.完善信用擔保體系
目前,金融機構和企業融資溝通的橋梁是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其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的作用日益明顯。為了減少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使其融資資金得到保障,必須建立一個實力強大、功能全、層面廣的信用擔保網絡。一方面,要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拓寬信用資金來源,例如可以鼓勵民間資本、社會捐贈等融資方式,進一步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擔保費用標準;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信用記錄備案等信用擔保制度。
參考文獻:
[1]孫海梅.中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
[2]陳昱含.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解決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2(30).
[3]羅剛,張利群,陳煜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19).
作者簡介:李長福(1966.4- ),男,黑龍江省依蘭縣人,1989年畢業于南京糧食經濟學院,經濟學學士學位,現于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任教,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電算化和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