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等
摘 要 介紹我國菠蘿主產地廣西菠蘿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為廣西菠蘿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菠蘿 ;現狀 ;對策 ;廣西
分類號 S668.3
菠蘿又稱鳳梨,是鳳梨科、鳳梨屬植物,與香蕉、椰子、芒果并列為四大熱帶名果。菠蘿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在熱帶水果生產和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菠蘿生產區域主要集中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福建等省區,已成為特色明顯、具有相當競爭優勢的熱帶水果品種之一[1]。我國是世界菠蘿生產大國,據農業部發展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發布的2011~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2],2011年菠蘿種植面積5.61萬hm2,2012年5.86萬hm2,種植面積呈上升趨勢,生產穩步發展。
1 廣西菠蘿產業發展現狀
1.1 種植面積、產量
20世紀80年代是廣西菠蘿生產的輝煌時期,廣西在菠蘿生產、科研、加工、貿易等方面都處在全國的先進行列,1981~1990年我國大陸菠蘿生產累計為283.8萬t,其中廣西101.5萬t,占全國累計總產量的35.76%,全國排名第二;到1991~2000年全國菠蘿累計總產581.0萬t,廣西為105.9萬t,占全國同期總產量的18.23%,全國排名第二;2001~2010年廣西菠蘿生產累計為79.5萬t,占全國同期總產量1 389.9萬t的5.72 %,全國排名第三,廣西菠蘿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不斷下降。近年來受政策、市場和價格的影響,菠蘿與甘蔗、速生桉爭地現象嚴重,廣西菠蘿栽培面積急劇減少,菠蘿產業整體下滑。至2013年廣西的菠蘿種植面積僅3 393.33 hm2,產量3.27萬t,產值0.38億元。
1.2 菠蘿品種
國際上菠蘿栽培品種以適宜加工的卡因類占絕對主導地位,無刺卡因占栽培總面積的70%,占加工菠蘿的95%。廣西菠蘿品種結構變化不大,90%以上的是以傳統種植的皇后類巴厘品種,5%~10%是卡因種及神灣種、土種等,主要分布在南寧、欽州、崇左、防城、北流、百色等地[3]。目前,占據著全國菠蘿高端市場的優質品種臺農16號(甜蜜蜜)、臺農17號(金鉆)、金菠蘿等在廣西極少栽培。在菠蘿新品種選育方面,廣西曾在80年代后期育出4529、4312、B8-43、3136、南園5號和南園10號等一批優良的雜交品種[4],但由于90年代后期科研經費長期中斷等多方面的原因,種質資源大量流失,菠蘿選育工作一直停滯不前[5]。直到2014年廣西農科院園藝所選育出菠蘿新品種‘金香菠蘿和‘臺農16號,且通過了2014年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目前正在桂南產區進行推廣種植。
2 廣西菠蘿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2.1 品種單一、主栽品種退化
由于廣西菠蘿科研工作曾在20世紀90年代長時間中斷,造成目前廣西90%的主栽品種仍是20世紀80年代推廣的巴厘品種。由于長期采用無性繁殖,菠蘿主栽品種已明顯表現出種性退化、商品價值不高等缺點。廣西菠蘿種植品種單一,原有品種老化退化,鮮食、加工和鮮食加工兩用型品種結構不合理,已成為影響廣西乃至全國菠蘿種植業發展和鮮果、加工產品市場開拓的主要問題。
2.2 技術推廣難度大,標準化栽培進展緩慢
廣西菠蘿栽培除合浦果香園、欽州麗光農場、隆安浪灣農場、寧明天西農場等有部分規模性種植外,基本上是農民個體小規模分散經營。在生產管理上往往憑自己的經驗,生產過程中農藥、生長調節劑的使用缺乏安全監測,且一般種植在丘陵旱坡地上,大部分不具備灌溉條件,生產設施落后,機械化程度低,缺乏統一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落后,產量低、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再者,由于近年來菠蘿銷售價格變動大以及加工企業跟不上、造成銷售困難,同時部分區域發展甘蔗與速生桉產業,農民不愁銷路,影響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部分果農放棄了果園管理,甚至改種其他作物,增加了技術推廣難度。
2.3 生產基地與加工企業不配套,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
當前我區菠蘿種植經營主要是以農民為主,其市場沒有明確的定位,在面積、品種、收獲時間等方面缺少計劃,盲目性大,而加工企業又很少有自已投資經營的菠蘿種植生產基地,農民賣果隨行就市,加工企業收果也隨行就市。這樣鮮果銷售好的年景,加工企業很難收到果加工,而鮮果銷售不佳年頭,加工企業又壓價傷農,銷售價格變動大。生產基地與加工企業脫節,沒有形成配套及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格局,不利于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產業的協調發展。
2.4 采后處理滯后,保鮮技術落后,產業鏈延伸不長
菠蘿采收、分級、包裝等商品化處理技術落后,商品一致性差;缺乏保鮮技術和設備,田頭與批發市場少見預冷庫,運輸時基本沒有低溫冷藏車。保鮮、貯運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嚴重滯后,菠蘿遠銷黑心、腐爛嚴重。在菠蘿本地的銷售上,多數采用傳統的“一個籮筐一把刀”削果皮的落后銷售方法,降低了菠蘿的商品檔次和經濟效益。
2.5 低溫寒害對菠蘿產業造成一定影響
廣西菠蘿主產區地處南亞熱帶,是菠蘿栽培的北緣地帶,冬季區域性寒害、凍害發生頻率高、危害大。長期以來,廣西菠蘿生產一直受到周期性的霜凍和低溫寒害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減產或失收。冬末春初的霜凍寒害,成為廣西菠蘿高產穩產的重要影響因素。
3 加快廣西菠蘿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加快菠蘿品種的更新換代
隨著菠蘿新品種金菠蘿、臺農16號、臺農17號[6]、臺農21號及其他臺農系列菠蘿在大陸的不斷引進試種,由于這些品種肉質細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風味獨特,葉片無刺或僅葉尖有刺,方便田間操作,綜合品質優,市場售價高,深受廣大種植者和消費者的歡迎,已經逐漸占據著菠蘿產業的高端市場。廣西農科院園藝所自2005年引進并在廣西南寧、防城、北海、崇左等地進行試種,這些品種在廣西桂南地區表現出豐產穩產,適應性好,品質優等特點,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推廣應用價值。因此,通過政府正確的引導,部門的扶持,企業參與示范,有經驗的科技人員進行下鄉培訓和現場指導,增加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促進菠蘿老品種的更新換代,是保證廣西菠蘿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3.2 做好菠蘿產業發展規劃
根據自治區部署,2014年廣西建立3.3萬hm2優質高產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以及重新調整速生桉種植管理以來,計劃對甘蔗、速生桉發展的非優勢區域進行重新規劃布局;同時,自治區農業廳也提出了關于“十三五”廣西特色果業提升行動,包括菠蘿產業在內的果樹生產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和挑戰。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各級政府應發揮組織調控功能,加強產業規劃和引導,確保菠蘿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3.3 形成廣西菠蘿標準化生產技術
通過集成菠蘿種苗繁育、植株管理、水肥管理、花果管理、防寒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高效栽培技術,制定出一套適合廣西立地條件輕簡的、安全高效的菠蘿生產技術規程供生產應用與推廣,保證菠蘿產業在市場上的穩定性和規范性。
3.4 提升果實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
建立配套的菠蘿冷鏈系統,規范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改善菠蘿采后貯運過程中果實黑心、腐爛等問題,保證市場菠蘿的品質。通過“產、學、研”的緊密結合,集中科研力量,制定出標準的采后商品化處理技術,技術攻關菠蘿鮮切加工保鮮技術,進一步提高菠蘿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3.5 完善菠蘿產業服務體系
3.5.1 完善菠蘿專業人才服務體系
自2014年廣西農業廳批準成立第四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特色水果創新團隊以來,通過廣西菠蘿功能崗位與防城港、崇左2個綜合試驗站的建立與對接,已基本形成了一支專門服務于廣西菠蘿產業的專業隊伍,但仍需不斷地充實除專業科技人員以外涉及菠蘿行業市場、加工、銷售等方面的多方位人才,才能保證菠蘿產業發展鏈人才服務系統的完整性。
3.5.2 培植菠蘿行業龍頭企業
目前,廣西規模性種植菠蘿的企業除了隆安、欽州、龍州幾家農場外,僅廣西北海果香園工貿公司、廣西田野科技有限公司等有部分種植。本著“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的發展,增強企業與農戶利益的聯結性。通過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帶動性廣的菠蘿加工龍頭企業,按照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模式加強運作,營造發展優勢,建立激勵機制,打造菠蘿種植區域品牌形象,提高市場認可度[7],通過規模、品牌的擴張帶來規模收益,促進廣西菠蘿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化進程。
3.5.3 建立菠蘿行業協會組織
建立廣西菠蘿行業協會,形成行業內的有效聯合體,通過協會平臺建設,掌握行業最新動態信息,打造廣西菠蘿品牌,重視果品,逐漸樹立誠信,穩定市場菠蘿價格,通過合同方式的訂單與農戶共同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機制,同時提供標準的生產信息和專業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對促進企業快速轉型升級,果農經濟效益最大化,帶動廣西菠蘿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柯佑鵬,過建春,方 佳,等. 中國菠蘿生產及貿易的發展趨勢分析[J]. 中國熱帶農業,2008(2):34-35
[2] 孫偉生,劉勝輝,吳青松,等. 菠蘿新品種金菠蘿在廣東湛江的引種表現[J]. 中國南方果樹,2014,43(2):103-104.
[3] 唐波文. 廣西菠蘿生產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 廣西熱帶農業,2010(6):55-57.
[4] 梁 俠. 廣西菠蘿產業的主要問題及發展對策[J]. 福建果樹,2006(139):34-36.
[5] 劉榮光. 恢復廣西菠蘿產業的建議[J].廣西園藝,2006,17(1):10-11.
[6] 蘇偉強,劉業強,任 惠,等. 菠蘿新品種臺農17號在廣西南寧的引種表現[J].中國果樹,2011(5):46-48.
[7] 徐一菲,周燦芳,萬 忠,等. 2009年廣東菠蘿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 廣東農業科學,2010(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