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
(吉林工商學院,長春 130000)
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總數將超過2 600萬人。截至2006年,畢業生達到413萬人,總量比上年增加了22.2%;2007年,畢業生達到495萬人,總量比上年增加了19.9%;2008年,畢業生達到532萬人總量比上年增加了7.5%。社會對畢業生需求沒有明顯增加,反而畢業生的數量大大增加,使得大學生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我國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0%左右,年度就業率為80%左右。由于畢業生基數一直在不斷增大,導致今后幾年內大學生待業的人數也將會有所增加。面對競爭日益嚴重的趨勢,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想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不能帶著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這是不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所以,針對當前大學畢業生的現狀,對個人職業生涯做個適當的規劃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人的悲哀不在于目標未實現,而在于沒有目標可實現”。如果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人生毫無目標、毫無規劃,不能夠說其完全不會走向成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將會比那些準備充分的人要走更多的彎路、遇到更多的挫折。成功沒有捷徑,但是有方法。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大學畢業生當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就相當于已經是從選擇與方向的開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與速度,人生必將會飛黃騰達。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具體實踐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說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這就要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去拼搏、奮斗。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是要靠自己去打拼,要靠自己的努力。對此,我們作為高校教師,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職業規劃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明確了職業價值觀,才能夠確定自己在職業中最看重什么。擇業首先要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以及能力、興趣、特長,給自己恰當的認知和定位,搞清適合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從而確定大致的選擇方向和范圍。通過工作了解自己是為了賺錢,還是希望有個良好的發展空間,或是為將來的長遠發展積累經驗和技能。在搞清楚階段性目標和價值取向之后,才會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求職方向和目標。只有弄清了自己的擇業標準,才能避免擇業時的盲目。對自己想從事的職業,要進行深入綜合地分析,了解該職業所需的專業訓練、能力、年齡、性格特點等要求,還有職業的性質、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發展空間和就業競爭機會等。除此之外,還要清楚公司文化和人文環境。這樣就不會在費盡心思找到工作后,因為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而放棄這份工作。有關數據顯示,職場新人總是在頻繁地更換工作單位,許多人或以薪資作參考,或以環境舒適度為指標,很少有人從行業發展現狀、優態劣勢、發展前景預測等角度出發,理性而全面地思考問題,最終導致個人得不到長遠發展。因此,在畢業之前大學生一定要認清自己,確立目標腳踏實地的走下去,才會有一個好的就業前景。
一方面,要豐富就業指導形式。傳統的就業指導形式僅限于就業服務,只注重于就業政策和面試過程中的面試技巧,強調的是就業觀的關鍵性,這些都是屬于被動的感知,很難體現出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參與的主動性,這與職業生涯規劃距離是很遠的。所以,我們要建立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辦公室,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生涯規劃咨詢服務,而咨詢部分就是整個學生的心理輔導的主要環節,目的就是要解決學生在職業規劃中所遇到的實際難題。另外,還要建立專業的規劃網站,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求職、擇業的最新消息;另一方面,要規范就業指導的內容。一般的就業指導內容都是依據于政策性的指導,并沒有對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深入講解,這樣完全沒有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思想觀念,更別提科學地進行就業指導了。對此,我們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要不斷地研究和開發職業生涯規劃的就業課程,讓學生徹底掌握規劃的理念及策略。
就業指導老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單一地從事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更應該關注社會需求、關注就業市場,以社會需要來幫助學生選擇職業定位、確定職業理想,使其個人的專業、興趣和優勢,與社會需要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課程建設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科學的體系,它有一個學習、理解、運用的過程。高校開設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將科學的理念灌輸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觀,提高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能力。學會根據社會的變化合理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同時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及法規,培養創業意識,掌握求職擇業的方法與技巧,正確選擇職業,順利就業,從而為今的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加強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建設,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①高校職業指導課程要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要列入教學計劃,并安排一定的學分量。課程要針對不同年級,目標明確、突出重點,既分出層次,又相互貫通、有機連接,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②師資隊伍建設是加強職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重要保障,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和學習,建設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隊伍。
為了讓學生能夠立足于社會,更好地生存發展,必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計劃,結合學生在現實職業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立足于社會,才能有更好地使其具有生存發展能力。所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大學生就業指導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1]黃飛鳳.如何實施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管理[J].職業圈,2007(1).
[2]吳宏剛,賀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試析[J].科技資訊,2007(32).
[3]吳貴明.職業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5).
[4]吳貴明.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與運動形式[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
[5]倪鋒.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6]何湘江.高校專業人員職務晉升機制:特征及問題——從雙梯階機制理論的視角[J].高教論壇,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