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琴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解決問題家庭的子女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給孩子“重新做人”的機會;給孩子多一些尊重;給孩子多一些的關注;給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問題;子女;教育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問題家庭”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這種家庭的影響。同時,這就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問題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是我們現在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我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家庭”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1)父母親感情不和,整天處在不停的吵鬧或冷戰之中;(2)父母親離婚,孩子隨一方居住;(3)父母親中有一方因某種原因已去世。無論是在哪一種“問題家庭”中的孩子,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點:性格孤僻,心境憂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進取心,學習較差,破罐子破摔,他們既自卑,卻又很自尊。下面,我就以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叫王××的同學來談談我是如何對“問題家庭”的學生進行教育的。
記得剛接手這個班級時,我從年段長、原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口中得知:這個班級有個叫王××的同學,長得很斯文,戴著一副眼鏡,一開始,在學校的學習和表現都還不錯,性格也挺開朗的。后來,由于家庭的變故:父親車禍去世,母親變殘疾。這個學生就變得性格很孤僻,不愛跟別人交流,而且又很自卑,學習成績也因此一落千丈,接踵而來的就是課堂上愛搗亂,破罐子破摔,凡事都與老師對著干。最后,這位學生就成了老師眼中名副其實的“雙差生”,同學口中的“壞學生”。許多老師都認為他“無藥可救”,許多學生一談到他都有一種鄙視的態度。得知這些情況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個孩子的身世真可憐,由于家庭發生如此大的變故,導致了他如此大的變化。所以,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轉化這個孩子,找回“原來”的他!因此,我就采取以下做法來教育這個所謂的“問題家庭”的孩子。
一、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
在我接班的第一天,我就在班上宣布:“中考前,我需要給班上每個學生打綜合素質測評的分數,因為我只教你們這一年,所以我不管你們以前的表現怎么樣,我只參照你們今年的表現來給你們打分。也就是說,你們現在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現在大家在我的眼里都是好學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讓我失望,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行!”說完之后,我特別留意王××,我發現他的眼里流露出一股喜悅之情。接下來,我在班上選了五個“值日班長”,每天由一個值日班長登記班級學生的表現情況,包括他們的出勤、課堂紀律、“兩操”等等。每天下午放學的時候,值日班長會把“班級情況記錄本”放到我的辦公桌上,我每天晚上會了解一下班級當天學生的表現情況,并在第二天早讀之前及時處理。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王××”這個名字在“班級情況記錄本”上幾乎沒有出現。還有,我在召開值日班長會議時,她們給王××同學一致的評價是:王××同學真的變了!
二、給他多一些尊重
從教育心理學上我們知道,“問題家庭”的學生同樣具有自尊心,像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他性格孤僻、內向和自卑。因此對于許多事情我都會先去了解他的一些想法,并且尊重他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例如,在每個學期期初,學校都會讓家庭困難的學生去村委會開證明,然后給予他們適當的補助。在初三上學期期初時,我發現打“特困生補助證明”的名單中沒有王××的名字,我當時就挺納悶的。我就先向班干部了解情況:原來王××自尊心非常強,雖然他家庭遭遇了如此不幸,但是他就是不想開證明,讓學校給他補助。后來,我把王慶忠找來,我先聽聽他的想法,然后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他還是不愿意去開證明。但是我想:如果我把我的想法硬要強加給他,讓他接受,這樣一來,他的內心不見得會高興,相反地,他很可能會認為我這個班主任太“專橫”,而且我也很有可能會挫傷他的自尊心。于是我最后決定:給他多一些的尊重吧!
三、給他多一些關注
對待“問題家庭”的學生,除了要給他們多一些的尊重之外,我覺得還應該給他們多一些關注。像王××同學,通過我對他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多愁善感”的男孩子。所以,對于他這樣的學困生,我要特別給他比別人多一些的關注。在接班之后,為了轉化他,我特意安排了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同學跟他坐。有一天上英語課時,我發現王××的桌子和他同桌的桌子距離拉得很大,而且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我就利用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走過去笑著問他:“王××,你怎么了?”沒想到,他一句話也不說,眼淚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我的心突然好像被什么東西“揪”了一下。這時,下課鈴響了,我趁機把他叫到辦公室旁邊的小電腦室去了解情況。原來是他的同桌跟他說不想跟他坐了(后來經了解,是他的同桌在跟他開玩笑),因此他很不高興,很傷心。后來經過我的調解,他們的誤會化解了。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有時候,“問題家庭”的學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特別需要我們給他們多一些關注!
四、給他感受成功的喜悅
“問題家庭”學生的形成,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這些學生的學習和表現一直以來得不到大家的認同與肯定,因此,造就了他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其實,“問題家庭”的學生不管怎樣都有他們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所以,對于“問題家庭”的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點,我們都要給予贊美,強化他們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他們的成就感,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其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像王××同學,從初三我接班以來,表現可以說是一天比一天進步,因此無論是在平時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時候,還是在每周的班會課上,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拿王××作為例子,提出來讓大家學習。此外,王××同學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他腦子非常聰明。加上他表現方面的轉變,所以,在初三第一次物理月考中,他“竟然”考及格了:63分!因此,我就抓住這一次的機會,在班級上不斷地宣揚他的這一次“偉大事跡”。
總而言之,“問題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肩負起保護、教育“問題家庭”孩子的重任,而做好這一工作的關鍵又在于我們對這些孩子要更有愛心、耐心和誠心,我們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相信通過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解決“問題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笙長軍.單親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對策[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