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志祥
摘 要:很多偏遠地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經費不足、空間范圍有限等原因,造成了體育器材嚴重缺乏,甚至沒有。為此,很多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大膽創新,自動自發地開展自制體育器材活動。
關鍵詞:體育;自制體育器材;創新
自制體育器材不管出于何種原因,對老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下面簡單闡述自制體育器材的意義和方法。
一、自制體育器材的意義
(1)自制體育器材從根本上緩解了學校的財政壓力,解決了因經費不足而買不到體育器材的困難。(2)自制體育器材所需要的原材料基本都是廢舊的瓶瓶罐罐、報紙、紙箱等,有利于環境保護,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干凈整潔的教學環境,同時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3)自制體育器材從原則上講,本身就培養了學生勤于動腦、積極動手的實踐操作能力、無限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學生還能夠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快樂。(4)使用自己制作的體育器材,更好地促使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深刻感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滿足感。
二、自制體育器材的方法
1.廢物升值再利用
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自制體育器材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多多收集廢舊的大紙箱、報紙、易拉罐、飲料瓶等。在大紙箱里放入破舊的棉被當跳箱用;用舊報紙做接力棒;把飲料瓶裝滿沙土,做障礙物跑步練習;拿比較硬的紙板裁剪出乒乓球拍的形狀,打乒乓球;挑選出比較結實的塑料袋,在里面放入包著破舊棉布的報紙,盡量包裹成圓形,當足球踢。
2.利用當地風俗習慣開展集體活動
比如,南方地區經常會有賽龍舟比賽,老師和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借來船只,組織花樣比賽,作為報酬給大家觀看;北方有踩高蹺的習俗,老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高蹺競賽;還有東北地區的滑冰競賽等,既解決了沒有體育器材的矛盾,又給學生帶來了無限快樂。
3.根據周邊環境合理利用
學校周圍有建筑物、樹木、沙土、斜坡等,教師可以把這些現有的資源作為體育器材。例如,周邊的樹林利用排排站立的小樹,做障礙性跑步練習;利用那些大樹,可以進行攀爬練習;找一些適中的木棒,綁在兩棵樹中間,做跨欄練習。在學校最高的建筑上安裝一些鐵絲圈,當作籃球圈,做投籃練習;還可以利用學校里的臺階,做跳躍練習。
自制體育器材既能解決學校因財政問題沒有器材的困難,又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勤動手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環保意識,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張霖.淺談自制體育器材的意義和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5(02):79.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