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強
學生的作業“重于泰山”,這是社會的共識。學校門口經常出現這樣一幕:一個個七八歲的小學生,鼻上架著厚厚的眼鏡,背著重達十幾斤的書包,或者干脆拉著一個小號的旅行箱,當然里面裝的全是書本和作業本。在我們身邊小學的學生,尤其是女生,普遍表現出畏懼體育課的情緒,因為怕流汗、怕氣喘,受不了體育課的鍛煉強度。這不僅僅反映出學生的身體素質問題,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學生獨立人格的缺陷、吃苦精神的缺失。
新課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方向和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規定:“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這些理念為體育教師打破恐懼心理、改進體育課現狀提供了牢靠的理論保證和實踐方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對新課標的認真學習,主要談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要把增強身體素質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
原因有:一是學生的天性就是愛活動、喜游戲,不喜歡被約束,不喜歡呆在同一個地方太久;二是學生課業繁重、跑不動、看不清的現狀。往深遠處來說,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而身體正是光明未來的前提;往小處來說,學生是父母的花朵,身體正是健康快樂的保證。
二、體育活動要注重全員參與
近幾年,全國各個中小學廣泛進行陽光體育活動,比如,遼寧省盤錦市的陽光體育活動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魏書生的“從嚴冬到盛夏,到跑步中去體驗甜,從更高層次上去認識苦與甜,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去發現一個新的快樂的天地”思想,帶動他們從一分鐘踏步做起,開創了陽光體育活動的新天地。我們也要吸取其寶貴經驗,結合我校體育特色,大力推行陽光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
三、體育活動要堅持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的科學性
學生對體育課的恐懼,往往是長跑、高難度的動作造成的心理陰影。為此,廣大體育老師要開動腦筋,轉換思維,創新形式,用形式多樣、適當的難度和運動量來吸引學生。
四、把體育鍛煉和健康人格結合起來
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對于孩子的性格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長跑有助于培養堅持到底的意識;籃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大局觀;花樣跳繩有助于自我認識、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以興趣為前提,培養一個或者多個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以上幾個方面是我在學習了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后,結合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切身體驗和思考所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