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源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課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課堂生成除了要教會學生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感悟、體驗,能夠將思想升華,達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有效的課堂生成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情激學、以德誘學,促使學生愛學、好學、樂學,從而實現德育升華!下面我談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成中關于情境設置的一點體會。
一、激發興趣,潛移默化中德育升華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特點,引入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反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實踐水平為基礎,避免空洞說教,學生天生愛聽故事,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巧妙運用思想品德教材中比比皆是的趣味故事,再結合時政、歷史、地理、人物等故事、實例、圖像來創設情境,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實現德育升華。
二、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
1.感動人物,創設道德情境
數千年來,中國的道德模范故事常常激勵著我們,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涌現出道德楷模,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不斷地帶給老百姓正能量。在教學中,教師善于借助感動人物以及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創設意味深長、妙趣橫生、感人至深的故事情境,把知識寓于形象化的故事敘述之中,以教育學生、感染學生。
在講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我引用了“暴走媽媽”的感人材料來創設情境:“暴走媽媽”為能捐肝救患肝豆狀核變性的14歲兒子的生命,堅持3個月長跑,瘦了17斤,消除了脂肪肝,讓自己符合捐肝的手術條件。在醫院通過12小時的漫長手術,成功捐出自己鮮活肝臟的30%,放進兒子體內。從此,母子不僅連心,還共肝。
我提出了問題:“暴走媽媽”受了哪些苦?她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你們如何理解父母的愛?
學生A:“暴走媽媽”每天長跑,堅持三個月,瘦了17斤。還要餓著肚子。
學生B:她捐了30%的肝,捐肝的手術時長為12小時,還要承受麻藥消退后傷口的疼痛。
學生C:因為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所以她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母子不僅連心,還共肝。
學生D: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父母是天底下最值得我們去愛護的人!
在學生充分的理解和體會到父母的愛是如此無私和偉大之后,我創設了問題:讓我們分享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
學生A:有個孝順的兒子懷念去世的父母親,于是每次思念他們時都會去雕刻父母的遺像。我要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做個聽話的女兒,讓他們每天都高高興興的。
學生B: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是父母,所以有次我爸爸生病了,那時候是冬天,很冷,我給他暖床。我以后會對我的父母更好的!
由于感動人物故事情境的創設融模范性、思想性、針對性和時效性為一體,每一個階段都創設了感動美好的因素,學生整堂課的興趣都被感人肺腑的故事情境所牽引,有效的育人,春風化雨般地完成了德育升華。
2.體驗生活,創設價值情境
通過創設價值觀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這種生動活潑的動態教學,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獲取感受,體驗情感,理解見解,轉化智慧,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從而達到德育目的。
創設情境:你要上高中了,以下三所學校給你選擇,你會選A.男子學校,B.女子學校,C.男孩女孩都有的一般的學校。
學生A:我去女子學校!那我就是國寶啦!(男孩的回答,全班哄堂大笑)
學生B:我選男孩、女孩都有的一般的學校。因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
學生C:男孩、女孩一起讀書才能互補,才能互相激勵!打球的時候女孩子給我們加油,出板報的時候還是需要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們啊!
學生D:我們出板報沒有問題!但臟活累活要男孩子來干!
在一邊爭論聲中,男孩和女孩都共同體驗到了,男女之間正常交往是很平常的事情,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班級團結。
新課程中要求知行意情統一,將生活實際搬入課堂,引導學生利用理論指導實踐,強調學以致用。我通過創設三個關乎價值觀的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真切地感受到男女學生應該正常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具體化,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中,自愿自覺地完成德育升華。
3.設疑啟思,創設實踐情境
初中生求知欲強,喜歡獨立思考,喜歡表現自己,勇于質疑。根據這一心理特征,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出發,給學生心理上制造懸念,將教學中的疑難知識隱含于情境之中。
在教學“走向自主”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能掌握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我源自生活創設了三個啟思情境,幫助學生學會自主選擇。
生活體驗A:××民間志愿者招募賢才,熱忱歡迎志愿者加入。活動:赴東場鎮探望插氣管的小男孩;赴福利院探望五保戶;赴特殊學校送溫暖活動……
生活體驗B:廣西某大學女生小玉加入了一個“賺大錢”的組織,出租屋內沒有網絡、電視和收音機,連手機也時刻處于被監控狀態,組織成員互相窺視手機內容成了約定俗成。隨時都有人和她談心、聊天,并對這種賺錢方式大加夸贊。組織常常有活動讓人處于一種持續高亢的情緒中,比如唱歌、朗誦、喊口號等。
……
教師最后點撥:××民間志愿者傳遞正能量,是一個集體,歡迎有興趣、有愛心的學生積極加入,利用課余時間為人們多做好事。大學生小玉加入的確實是傳銷組織,這是違法行為,是因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抵御不良團體的不良影響造成的,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傷害和麻煩,應該報警并機智地逃脫出來。希望同學們能真正做到明辨是非,獨立自主!
兩個設疑情境的設置,有正面、有反面,讓學生在情境參與、情感體驗中,完成對新知識的探究。激烈的情感碰撞之后的思考,使得學生自然形成了對自主選擇的認知,激發了學生道德情感的升華,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覺悟的綜合提高。
綜上所述,通過情境教學使思想品德課的課堂生成更具有德育性,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避免了以往“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游玩、鍛煉中養成各種品質,形成道德規范,使思想品德課從心靈深處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