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艷紅
運用合適的教學辦法,才能使小學生產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每個學生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這也是每個老師應盡的責任,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趣。
一、利用教學情境,引起學生共鳴
1.貼近生活,營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
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這些都是小學生的特性,所以,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和動作讓他們感受音樂,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大膽地“跳起來”“說起來”“動起來”,以此來培養他們自由表達的膽量和能力。讓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愉快地奔入音樂的天堂,為學生營造愉快而又輕松的學習環境。以教學《春天舉行音樂會》為例,老師可以讓學生聽一遍音樂,閉上雙眼,讓自己進入春天的意境中,體驗“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的暖意,聆聽自然的音樂。并且在課前可以先把音樂教室布置成春天的場景,讓學生一進入教室就能感受到美麗的春天的氛圍,聆聽優美的歌聲,在《春天舉行音樂會》中發掘春天的蓬勃與美麗。經過上面的鋪墊,學生就能自然地進入角色,把歌曲唱得非常動聽,充滿春天的氣息。這樣的環節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充滿興趣并且愉快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找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2.抓住學生好奇心,創設音樂意境
對小學生來說,好奇心是他們的寶貴的財富。教師可以用語言來隨著音樂進行情景演示,在學生眼前展現神奇而又美麗的大森林,許多動物競相奔跑、嬉戲,蝴蝶翩翩起舞,學生可以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教師形象生動而又富于感情的表情與語言。這些來自視覺、聽覺、情感、想象的審美效果,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充分的激發,使學生用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和聆聽這音樂所傳遞的美麗。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熟悉音樂教材,針對全體學生,制訂教學目標,把握每一個教學環節,充分挖掘教材的旋律美、歌詞美、力度美。老師可以通過美妙的演唱與演奏相結合的方式,啟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積累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小學生雖然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模仿力,但一些充斥著情愛曲調的流行歌曲可能會嚴重危害學生的心靈健康。老師要積極用優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體會積極向上的思想內涵和美感來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樹立健康的審美意識。
三、改革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在評價中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大多數的老師都以一首歌或一個曲子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而這也必定要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按教材內容選用唱、奏、跳等方式來進行表演并讓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成評委,分組進行比賽,在分組比賽后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對音樂考試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考核過程中,學生十分投入,課堂既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才能順利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邀翔、馳騁。
?誗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