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花
教學中,筆者發現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總是低著頭,他們懼怕老師的注意,不敢主動回答問題;課后也不愿與其他同學或老師交流。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們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
美國馬爾騰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苯逃龑嵺`也證明:如果學生具有堅定的自信心,就能更多地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與產生責任感和進取心,有助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相反,如果學生缺乏自信而自卑,就會過低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或優勢,處處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膽地進取或創新。因此,自信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關鍵,培養學生的
自信心,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
要求。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利用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課外閱讀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只要選擇適當,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對學生健康、自信、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作為語文教師,在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時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可選擇一些勵志性的名人傳記、科技讀物、中外經典名著等來推薦給學生閱讀,如,《居里夫人傳》《永遠的喬丹》《中國科普佳作百年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且,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課內抽出一定時間對這方面做得好的學生提出表揚,師生共讀。激發其閱讀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
二、將課堂作為培養學生自信心的主陣地
1.巧設導入情境,挖掘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上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當學生帶著興趣與激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的時候,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率,同時,學生自身也會產生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生物入侵者》這篇課文,從教材內容上看,它表現出較強的科普性知識,語言平實,缺乏生活中的樂趣。如果在教學設計時沒有安排一個巧妙的情境導入,學生往往會在本篇課文的課堂學習中,產生難以理解課文內容的氣
餒情緒與失敗體驗。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教者先用多媒體出示唐代詩人黃巢的詩作《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引導學生激情朗讀,然后多媒體引出“‘黃花開后百花殺,‘霸王花入侵長沙”這一新聞報道,學生在了解時事的同時,就會產生挖掘本課教材信息的興趣。因此,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掌握文章內容及主題,從而獲得“我也行”的自信心。
2.利用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秀的篇目,它們文學性與思想性俱
佳。教者可以從課文文本出發,挖掘其中蘊含樹立學生自信心的內容,不失時機地抓住切入點,巧作引導。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隆中對》時,教者可以抓住文中的諸葛亮“每自比管仲、樂毅”這一句,進行延伸拓展:諸葛亮之所以在后來取得丞相和最高軍事統帥的職務,集內政、軍事大權于一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從年輕時就立志要成為出將如樂毅、入相如管仲的杰出人物,并且相信自己會成為這樣的人物……又如,該版本同冊課本《陳涉世家》中寫到的陳勝嘆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綜合性學習——微笑著面對生活》等,都是教者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很好的材料。
3.運用鼓勵機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巴特爾指出:“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
影,映出美麗的圖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在充分信任每一位學生的前提下,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用簡短而富有鼓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如,“你說的沒錯?!薄八悸泛芮宄?。”“語言很精彩?!钡龋辉趯W生出現思維障礙時鼓勵學生:“不要著急,慢慢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說好!”“這回講得真不錯!”等,教者的評價用語要具有激勵性和發展性,使每個學生都產生被認可的喜悅。
三、利用批改作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批改作文是一扇窗口,是師生交流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并且,比課堂評價更持久、更深刻,閱讀學生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我們可以把握學情,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中肯的評價和真誠的交流,不但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會讓他們意識到有人在注視他、關心他。對作文做得好的學生,在評語中除了肯定之外,還要適時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讓他們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讓他們挑戰自我,更上一層樓;對作文做得差的學生,適時地鼓勵、認同,可以讓他們克服許多困難,達到老師所希望的高度,不失時機地抓住后進生的閃光點,定能使學生對自己更自信,也更有利于學生成才。
當然,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方法是不拘一格的,這就需要我們要善于發現、創造契機,抓住課內課外的一切機會,幫助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成為有自信的人,為學生的成才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黃新倩.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3(03).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