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黃 懋 徐尚琦
多舉措加快同步小康創建
文丨黃 懋 徐尚琦
開陽縣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把增加居民收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心任務,把同步小康創建活動抓得更實在、更具體,全面小康創建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自貴州省開展同步小康創建工作以來,開陽縣堅持主基調主戰略,緊扣“三項核心指標”,按照“三個不能代替”和“三個不能少”的原則,堅守“兩條底線”,圍繞創建達標的“三個必要條件”,強化“七大重點任務”的落實,同步小康創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全面小康“531”指標和環境質量指數“三項核心指標”全部達標,人民群眾認可度已通過測評達88.34%,小康綜合實現程度達96.5%,比2012年的87.6%提升8.9個百分點;比2013年的92.7%提升3.8個百分點,實現程度位列全省11位,同比提升4位。順利通過省同步小康創建達標縣實地驗收組的實地驗收考核,榮獲“2014年度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達標縣”稱號。
同時,開陽縣作為貴陽市唯一的縣被評為“2014年度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示范縣”,開陽縣城關鎮被評為“2014年度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示范鎮”、開陽縣雙流鎮三合村被評為“2014年度貴州省同步小康創建示范村”。
強化工作措施,謀劃小康進程。抓好頂層設計。成立以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任副組長,縣屬各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全面小康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即全面小康辦,為正科級事業單位,編制10名。把小康創建活動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幫促機制,通過“縣級領導主動抓、鄉(鎮、社區)和部門‘一把手’親自抓、各村‘第一書記’具體抓、駐村干部協助抓、全縣黨員干部配合抓”的方式,以上率下、上下聯動,全面推進鄉級、村級同步小康建設。
強化條專塊統。制定并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同步小康指標監測分析調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將同步小康創造性地與國民經濟運行、經濟強縣、增比進位等工作結合起來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切實做到在條上“?!薄⒃趬K上“統”。專門成立了開陽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在對 短板”指標進行責任分解的基礎上,對應納入12個攻堅組的工作內容,強化各鄉(鎮、社區)、各部門統籌協調,集中力量全面攻堅。
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圍繞全面小康六大類25項60個指標,健全目標管理考核制度,根據鄉鎮、部門、村(居)職責明確同步小康個性指標,分門別類地制定了小康考核辦法,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小康工作納入各部門目標任務考核。采取半年考核、平時調度、隨機督查、定期指導等方式,各成員單位均明確專人做好對接、聯絡、協調服務工作,切實加強工作的過程管理,切實做到既注重指標質量,又注重檔案資料的規范和完善。
強化突出重點,穩步提升小康水平。突出落實同步小康創建“七大重點任務”,以壯大縣域經濟總量和提高人民生產生活水平兩大目標任務為突破口,努力實現同步小康重要指標的重點突破,最大限度提升廣大群眾對小康建設的認知和認可。
在各項工作中找準切入點。推動同步小康工作與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經濟強縣建設、增比進位等全縣其他工作實現共同提升,召開推進會議20余次。
落實重點任務上找準切入點。大力推進園區建設、城鎮擴容、山地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旅游產業化發展,有效整合財政、水利、交通和農業等資金項目,加快推進小康六項行動計劃的建設,著力推動基礎設施向村以下延伸,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從縱向對比中引導群眾算好民生、就業及發展等方面的“小康帳”,讓群眾從內心真正認知認可“小康”,為小康創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典型引路上找準切入點。在鞏固2013年創建的禾豐鄉穿洞村、米坪鄉米坪村這兩個省級示范點的基礎上,抓好縣級2個示范鄉鎮和37個示范村的創建工作。全縣示范創建分別占鄉(鎮)和村的12.5%、34.3%,每個鄉鎮均建設2個及以上小康示范村寨,為其他村(居)提供全面小康創建工作的參考依據,形成了“鄉鄉有示范、村村有亮點”的良好格局。
傾斜民族鄉鎮,助力同步小康創建。根據南江鄉、禾豐鄉、高寨鄉等3個民族鄉的實際,專門制定下發《關于大力支持民族鄉村加速發展同步實現小康的意見》,強化政策、資金、項目的傾斜力度,有針對性地分類引導3個民族鄉依托自身實際發展優勢產業,加快推進民族鄉同步小康創建。特別是針對高寨苗族布依族鄉這個省級一類貧困鄉的發展實際,特成立了幫帶工程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高寨布依族苗族鄉“同步小康·幫帶工程”(試點)的實施方案》,先后在2013年和2014年,引導全縣24個部門和3個企業整合各類資金和項目4.14億元,采取“造血”和“輸血”等方式對高寨鄉進行幫帶,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的產業發展、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群眾增收致富。
強化廣泛借力,凝聚力量共同發力。緊緊圍繞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升級、社會文化發展、民主和諧等同步小康創建的各項重點工作,采取電視播報、報紙刊登、網絡推送、傳單發放、張貼標語等方式,并將同步小康創建工作納入“三下鄉”活動內容,著力擴大小康創建宣傳覆蓋面,實現同步小康創建宣傳普及全面鋪開,切實提高了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為同步小康創建工作營造了良好氛圍。
截至目前,開陽縣共張貼同步小康宣傳標語302條、制作宣傳欄98塊,編制印發宣傳資料20余萬份。并積極借助外媒載體提升外宣效果,分別在新華網、《當代貴州》、《今日貴陽》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上刊發報道小康創建工作信息累計2000余條,有效提升了同步小康創建的宣傳帶動作用,掀起了同步小康創建活動的工作熱潮。
創建全面小康社會要突出機制創新。良好的機制是推動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是在新常態下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只有擁有良好的工作機制,才能確保全面小康社會創建工作高效有序的開展。開陽縣堅持把小康創建活動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縣級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幫促機制,通過“縣級領導主動抓、鄉(鎮、社區)和部門‘一把手’親自抓、各村‘第一書記’具體抓、駐村干部協助抓、全縣黨員干部配合抓”的方式,以上率下、上下聯動,全面加快鄉級、村級同步小康建設,推進同步小康工作與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經濟強縣建設等工作實現共同提升,確保了同步小康工作有載體、有項目、能落實。
創建全面小康社會要突出條專塊統。創建全面小康社會不是一項單項工作,其覆蓋領域廣、涉及工作多,可以說是全縣所有工作的總和。開陽縣牢牢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牛鼻子”,把其作為統攬全縣各項工作的指揮棒、風向標和有力抓手,以“全面小康”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與各項工作的有機銜接,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把增加居民收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心任務,把同步小康創建活動抓得更實在、更具體,全面小康創建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創建全面小康社會要突出民生導向。開陽縣堅持”民生工作就是核心工作”的原則,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認可不認可”作為全面小康的最高目標,著力突出民生導向,針對群眾就業難、看病難等民生突出問題,為群眾搭建了就業平臺、完善了教育設施和醫療設施,推動文化休閑娛樂設施、交通設施、飲水設施、市政設施、環境治理、農村村容村貌建設等不斷向下延伸,全縣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呈現快速提升的局面,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開陽縣的同步小康創建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不平衡。偏遠鎮村和城郊鎮村發展差異明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落后等問題,仍將是今后工作的重點。二是部分短板指標需克難攻堅。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就業水平指數、文化發展指數等部分小康監測指標實現程度與目標值仍有差距。三是群眾認可度需進一步加強。結合收集到的人民群眾對于經濟建設、服務群眾、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居民增收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需要在落實同步小康創建“七大重點任務”等民生改善方面加大力度,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與小康認可度。

開陽縣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一角(作者供圖)
(黃懋系開陽縣副縣長,徐尚琦系開陽縣小康社會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任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