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維輝 鄧經線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何遠竹
最美桑榆景 人間重晚晴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力實施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文丨周維輝 鄧經線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何遠竹
每天上午8點,六盤水市鐘山區楊柳社區燒結居委會的日間照料中心都會傳出歡歌笑語。60多位老年人有的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有的三兩相聚,或下棋或健身……
為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鐘山區連續2年壓縮5%行政經費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民辦公助、公辦民營的養老新模式,拓寬養老服務惠及面,截至2015年10月,全區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7.45張。
截至目前,鐘山區60歲以上老年人達5.61萬人,占總人口的9.0%,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如何讓這些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成為鐘山區委、區政府面臨的頭等大事。
2014年4月,鐘山區委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壓縮5%行政經費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全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資金保障。2015年,鐘山區委、區政府將農村幸福院和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納入十件民生實事,繼續壓縮5%的行政經費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兩年來,鐘山區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2824萬元,新建、改造城市日間照料中心47個,新建、改造農村幸福院44個,新建、改造農村敬老院5個。在農村以幸福院、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為基礎,在城市以日間照料中心為依托的多樣性養老服務體系悄然成型。
鐘山區在大力發展政府性養老事業的同時,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參與養老事業建設。
位于明湖社區的水木清華日間照料中心,是全省首家在城市成型小區由物業管理公司投資建設管理運營的日間照料中心,為小區內300余名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籍等優質服務。

社區老年人自發成立樂隊,晚年生活豐富多彩。(鐘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鐘山區還將鳳凰社區鳳苑居委、德塢片區、荷城片區、建設路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雙戛養老服務中心、大河養老服務中心等公辦養老機構交由有管理經驗的民營企業承包經營。
民辦公助、公辦民營的養老模式,不僅拓寬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渠道,豐富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內容,也加快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步伐,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在全省范圍內得到廣泛推廣。
在大河鎮養老服務中心院子里,工作人員在給90歲高齡的文世君老人洗臉、梳頭。老人無兒無女,也沒固定收入,一個人生活時,基本上是足不出戶。今年3月,老人來到大河鎮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她就像孝順自己的父母一樣,老人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為更好地給老年人提供服務,鐘山區還將轄區內的衛生機構、家政公司、糧油食品配送中心、中介社會組織、志愿者組織作為服務老年人的加盟服務組織,由居委會統一調配,為轄區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醫療保健、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家庭陪伴、日常巡視等服務。
“來到日間照料中心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看看書、練練字。不像以前剛退休的時候,生活簡單枯燥,感覺無所事事。”楊柳社區居民樊隆芬老人說,自己在日間照料中心認識了很多同齡朋友,彼此有共同的話題,感覺時間很容易就過去了。
像文世君、樊隆芬老人這樣安享晚年的事例,在鐘山區還有很多。據統計,全區5.61萬老年人的幸福指數正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