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華龍
奮力走出一條彰顯龍里特色的發展新路
文丨劉華龍
龍里縣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積極立足生態、區位、交通、產業、品牌五個優勢,奮力走出一條彰顯龍里特色的發展新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即將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認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巨任務,必須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的偉大勝利。
龍里縣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要求結合起來,積極立足生態、區位、交通、產業、品牌五個優勢,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中國物流實驗基地”等國家級名片做文章,以培植后發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黔貨出山”、實現農業“接二連三”等為目標,凝心聚力、團結奮進、改革創新,奮力走出一條彰顯龍里特色的發展新路,堅決奪取龍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龍里縣作為全省首個“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創建縣”,通過完善組織保障體系和環保產業配套政策,強化執法監督行動,確保工業園區、企業落實循環經濟政策措施;加強循環經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重點支持可再生能源資源合理開發和回收利用、廢物資源化利用,引導產業綠色循環發展。
7月19日,作者(右三)在龍里高新技術園區調研。(龍里縣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全縣已形成以“豬-沼-菜”為代表的循環農業;以循環型環保型產業為主的循環型工業;以降低資源耗用水平,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旅游業、電子商務為重點的循環型服務業。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要求,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決抵制“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老路,以構建循環示范園區為載體,建立園區產業代謝和共生關系。
同時,加快新醫藥大健康、新材料、新制造等新興產業特別是新醫藥產業的培育,搶抓貴州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醫藥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把龍里列入“貴陽新醫藥產業圈”機遇,逐步完善醫藥產業鏈。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扶持鼓勵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著力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發展型”新業態,力爭到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00億元以上。
龍里縣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主旨,按照“一鎮一園、鎮園合一”規劃布局,突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一批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目前,全縣已形成“一區五園”的農業產業園區發展格局,其中省級重點農業示范園區灣灘河生態農業示范園區蔬菜產業種植規模達6萬畝,建設供粵港澳蔬菜基地3萬畝,園區總產值達6.8億元;以刺梨為主導產業的茶香刺梨產業示范園,現種植刺梨14.5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8.6萬余畝,產值3億余元,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山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
龍里縣堅持走山地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打造以刺梨、花卉苗木、蔬菜、特色養殖等為支柱的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基地。大力推進農業“一區五園”建設,重點突破灣灘河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的轉型升級,加快農業大數據和智慧農業建設,為農產品電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大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特色化發展,著力打造龍山至灣灘河“萬畝豌豆尖產業帶”、谷腳至洗馬“百里刺梨”和“萬畝辣椒”綠色農業經濟帶;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立龍里農產品加工園區;加強農業資源開發利用,注重生態性和自然性,結合民族文化及良好交通區位優勢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等城郊型農業,努力實現農業“接二連三”。大力推進農業市場化發展,積極做好“灣灘河”“豌豆尖”“龍里刺梨”商標和地理保護標志產品培育工作,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和綜合服務網絡,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推進農超對接,使龍里的農產品上貴陽、下兩廣、達港澳,建成貴陽乃至兩廣的“菜園子”。
良好的生態是壯大旅游業發展的基礎。龍里縣始終注重生態保護,境內有作為省城綠色屏障的20萬畝集中連片森林,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5.57%,高于全省6.5個百分點,擁有以高山臺地草原為主要特征的龍里大草原,有蒼翠如海、生態優美的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有集生態旅游、康體養生、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中鐵國際旅游度假區和蓮花山、清水江、灣灘河等景區景點;有聞名遐邇的巫山古巖畫群、果里洞棺葬等人文景觀,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交相輝映,山奇、水靈、谷美、石秀、物華,山地旅游資源豐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龍里堅持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全面貫徹實施“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全縣森林面積達12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26%。
同時,圍繞“中國最美健康養生旅游名縣”,全力促進旅游業與中醫藥產業、健康養生產業聯動發展,推動大健康與大旅游、山地戶外運動融合發展,推動旅游與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同步發展,打造黔南北翼旅游升級版。
此外,立足生態優勢,以中鐵國際旅游體育休閑度假區為中心,將貴龍城市經濟帶建成集生態旅游、康體旅游、休閑旅游、文化旅游、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健康旅游示范帶,打造貴州旅游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立足緊鄰貴陽和“三港合一”立體交通優勢,緊抓“讓度假融入生活”的未來旅游度假趨勢,加快推進蓮花濕地公園、厲家莊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整合縣城吃、住、行、娛、購等旅游接待設施和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里大草原等旅游資源,將蓮花大道沿線打造為集特色餐飲、旅游購物、會務培訓、休閑養生等為核心的近郊休閑養生度假帶。努力將龍里打造成為黔中經濟區重要的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生態旅游、民族文化和鄉村旅游相結合的避暑度假山地旅游目的地。
龍里縣依托毗鄰省會貴陽和集公路、鐵路、航空港“三位一體”的交通優勢,搶抓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黔貨出山”的發展機遇,編制了《雙龍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貴州快遞物流集聚區發展規劃》等物流業總體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目前,中國物流實驗基地(貴州龍里快遞物流集聚區)已入駐申通、圓通、中通、萬科等11家快遞、物流公司及雙龍商貿物流城、萬豪總部城、深國際綜合物流港等5家綜合物流項目,簽約電商企業145家,加之貴州宏基中藥材電商產業園、龍鐵國際物流等知名商貿物流項目的落地建設,龍里縣商貿物流項目總投資達200億元以上,已基本形成快遞物流融合電子商務聚集發展態勢,為“黔貨出山”提供了要素保障。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結構調整,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龍里縣立足中國物流實驗基地日吞吐快件量200萬件,貨物吞吐量將占全省快遞業吞吐量的90%,占龍洞堡國際機場貨運吞吐總量70%的優勢,充分發揮雙龍現代農(副)產品物流園建成投產后日處理6000噸冷凍食品的能力,運用宏基中藥材電商產業園是集中藥培育、研發生產、展示交易、國際商貿、資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于一體的鮮藥物流專業市場的優點,加快現代物流市場主體建設,大力引進扶持物流+大數據、物流+電子商務、物流+農產品、物流+倉儲等“物流+”的發展,形成以物流帶動商貿(電商)發展,以商貿(電商)帶動加工產品發展,以加工產品帶動種養殖發展,以種養殖發展帶動農村發展,以農村發展帶動城鎮化發展的良性互動發展,著力建成立足貴陽城市經濟圈,面向全省、輻射西南、連接泛珠江經濟區物流集散區,走出一條以物流帶動招商引資和產業升級,加快一、二、三產融合互動發展的新路。
(作者系龍里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