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在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趨勢下,圖書館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從圖書館的服務項目與形式、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人員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就如何構建數字圖書館,如何調整圖書館的規章制度,如何加強圖書管理員的業務素養等方面進行了重點闡述。
【關鍵詞】圖書館 服務 業務素養
在我國正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在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趨勢下,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正在經受嚴峻挑戰。如果圖書館不在全社會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格局中積極謀求發展的制高點,就會喪失其存在的必然性,被其他信息服務所取代。圖書館要在鞏固信息中心地位的基礎上謀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適應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按照社會分工完成以往自身使命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在全社會資源格局、服務格局和用戶格局中的戰略坐標,積極應對,搶抓機遇,迎接挑戰,以積極有為的姿態,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爭取發展的主動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開創信息時代圖書館發展的新格局。為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圖書館應從以下三方面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
一、豐富圖書館的服務項目與形式
當前,加速圖書館建設,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深入推進的要求,也是信息時代的要求。為把圖書館辦成21世紀現代化圖書館,圖書館工作者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要求,進一步認清形勢,明確目標,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時俱進才是信息時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選擇。
1. 選取適合各層次讀者的書報雜志、音像制品等。目前國家對圖書館的督導僅有量的要求,卻沒有對圖書配備結構和內容的具體規定。另一方面,從書的采購來看,圖書市場有許多不規范之處。負責任的圖書管理者應該把人類文化的精華提供給讀者,根據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意見為圖書館采購圖書,真正地滿足讀者的需要,真正地給他們以心靈的滋養。
2. 構建數字圖書館。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對原有的圖書館服務思想和服務體系帶來沖擊,但更多的是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空前機遇。信息技術并非取代圖書管理人員,相反,圖書館管理人員作為橋梁、導航的作用將變得更為重要。信息技術使圖書館工作變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資源共享更容易實現。傳統的管理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人機協調,就能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數字化資源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前提,否則,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猶如無米之炊、無本之木。數字化資源建設要立足于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館藏資源數字化,就是根據圖書館自身的特點和日后的發展規模,建立個性化的數據庫,實現目錄檢索、主題檢索和全文檢索;二是館外資源館藏化,對社會上已數字化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網上資源,通過對信息的搜索、跟蹤和過濾,將有關資源分門別類地加以組織,供各層次讀者使用。改善硬件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數字化發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設要有前瞻性,這樣才能為日后數字化建設留足發展空間。要建設多媒體閱覽室,滿足讀者多樣化信息需求,有條件的可配備交互式多媒體學習網絡系統,同時,能為讀者提供掃描、拷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務。
3.開展延伸服務。為了更好地發展,圖書館應在保持自身公益性的同時,利用自身的人才和資源優勢,適當地開展延伸服務,如發揮圖書館藏書豐富,人才齊全,設施完備的優勢,開展定題信息服務、個性化定制服務、查新服務、情報調研服務、復制服務;以圖書館服務活動為中心,開展多種特色服務,如創辦社區圖書館、組織參觀、舉辦展覽、開辦各種學習班和講座;成立信息技術中心,信息咨詢中心等,用多種多樣的方式推介自己,走出館門宣傳自己,擴大影響,樹立形象。
二、建立健全圖書館的服務機制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便于圖書館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各個圖書館均量身制訂了許多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在圖書館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與此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的發展空間。
1. 要提高圖書館開放時間、開放方式的科學性、合理性,盡力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借閱需求。開放時間要有利于讀者作息時間的安排,人本化管理,要考慮到人性的合理需求,在合理的要求下,制度完全可以體現溫情。
2. 拓展借閱空間。“請將書刊放回原位”大概是所有圖書館必不可少的提示語,這當然有利于管理,同時也能夠幫助讀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在發達國家,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利,尤其是社區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你往里邊一扔就行了,有的人白天沒時間還書,就在晚上散步的時候把書扔進還書箱里,這種便利使讀書變得輕松愉快,不至于受外界因素的過多干擾,有利于讀書習慣的養成。
3. 積極面向社會,服務大眾。美國所有的圖書館幾乎都向所有人員開放,讀者不分地區、年齡、種族,所有來館者只要出示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就可以辦理有關手續,進入館內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我國圖書館的建設與配置基本上都是靠政府的財政撥款,既然是取之于民,就應該用之于民,可以分層次逐步面向社會,服務于廣大民眾。
三、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業務素養
我國許多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都不是專業出身,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圖書館更是連專職管理人員都沒有。針對我國目前圖書管理人員的現狀,我認為首先應該培養和強化他們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因為只有知識和技能豐富的人才能管理好、運用好書。同時還要從以下三方面加強他們的業務素養:
1. 重視和加強館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對圖書管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是圖書館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圖書管理人員可通過在職進修、報讀學位、學術研討會議、講座、短期培訓等等形式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層次、全方位、復合型的圖書館管理人才。只有擁有這樣一批既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熟練的網絡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同時還具備獲取、組織、傳播信息能力的新型圖書管理員,圖書館事業才可持續發展。
2.強化館員的服務意識,主動為讀者提供更加專業和個性化的服務。圖書館在管理和服務過程當中,應重視咨詢服務水平的提高,以提高服務的自動化程度為主要目的,運用高科技手段減少從事編、借、還等信息處理崗位的人員數量,增加各類水平較高的參考咨詢人員,達到有效提高圖書館文獻利用率的目的。
3.增強館員與讀者的互動,全面聽取讀者的各種意見和建議。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圖書館的管理過程中,一方面應建立多方面的溝通機制,加強館員與讀者的聯系;另一方面,還應建立專門研究讀者的課題,進一步加強對讀者的研究,對讀者的需求、個人行為、心理和個體差異進行全面分析,為進一步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提供依據,從而全面滿足讀者的期望和要求。
四、結束語
圖書館向現代化轉型無法依靠別人來完成,只有靠我們自己認真透徹地了解國情,了解世界圖書館的發展動向,通過百折不撓的努力逐步地解決它、完成它。我們堅信,進入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的新世紀,人們將更離不開知識的積累和對信息的需求。圖書館在未來社會仍然擁有自己的地位,中國圖書館在新世紀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美珍.新時期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拓展.[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3).
[2]趙興德.信息時代大學圖書館面臨的機遇、挑戰及發展對策 [J].楚雄師范學院圖書館文集,2012.
[3]楊明華.新時期圖書館功能轉變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4]馬麗萍.創建現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新格局.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