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松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和信息技術教學整體水平的持續提升,在中專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性措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闡述了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專信息技術 教學有效性 問題 分析
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中專信息技術教學一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的進行離不開相應有效性措施的合理支持。本文闡述了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許多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差距大、課程獨特性較強、課程評價體系有待完善、學生學習態度存在問題、學生參與程度低等方面。以下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對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1.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差距大
由于受到中專教學的基礎所限制,許多中專學生自身的信息技術知識并不充分,同一班級內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差距非常大。除此之外,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差距大還集中體現在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層次差距非常大。因此,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往往會發現基礎好的學生在教學后存在吃不飽的現象,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連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都無法有效地消化。這一現象的存在對于提升中專信息技術的有效性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
2.課程獨特性較強
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獨特性較強,即這一教學主要是為了實現某一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眾所周知,有效的課堂教學通常指兼顧到基本知識傳授、師生情感交流、學生個性塑造的教學。而許多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的進行通常是在講解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利用電子教室控制學生,從而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并且由于許多中專學生往往迷戀于計算機本身,致使教學任務無法有效地完成,最終使得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的優越性無法合理地體現。
3.課程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課程評價體系有待完善是造成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難以提升的關鍵因素所在。通常來說,教學有效性往往是在教學活動中,中專信息技術教師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用最少的時間和最小的精力來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的中專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暫時沒有非常良好的評價體系,許多中專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過于松散,最終使得教學任務的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4.學生學習態度存在問題
學生的學習態度存在問題也是導致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整體水平難以得到提升的關鍵所在。學習態度往往會影響到一個中專學生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能否更好地朝著正確的學習方向發展,這意味著端正的學習態度往往是中專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理想學習成果的必備因素之一。但是在當今的許多中專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許多中專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認為信息技術教育僅僅是一門副課,學得好壞并不會直接地影響到自身未來的升學。這些錯位的觀念將會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5.學生參與程度低
現今的許多中專信息技術教學往往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即許多教學內容往往是以教師唱“獨角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除此之外,學生參與程度低還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安排過程中往往會缺少學生參與環節。而中專信息技術教學自身最顯著的特點應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對信息技術進行理解與探索,從而有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但是在許多中專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這一教學特點并沒有體現出來。另外,學生參與程度低還體現在許多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并沒有創造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氛圍,即在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安排其他學生參與教學的環節,依然是中專信息技術教師一手包辦整個課堂,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中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措施
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提升措施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了完善課前準備工作、認真了解學生需求、改良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參與度等。以下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對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措施進行分析。
1.完善課前準備工作
完善課前準備工作是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措施的基礎和前提。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在完善課前準備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把握教材并且精心地進行備課,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形成較為清晰的教學思路。例如,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的組成》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前準備的有效進行,來更好地弄清楚課本知識的重點部分和難點部分,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并且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能夠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最終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同時促進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措施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
2.認真了解學生需求
認真了解學生需求對于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措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認真了解學生需求的過程中,中專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注重仔細研究學生并且同時搞好學情分析。眾所周知,研究學生并且了解學生是確保中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的重要基礎之一。例如,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在認真了解學生需求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班級中有的學生在家里經常接觸電腦,或者是家長具有一定能力指導學生的電腦學習,相反的是有部分學生在之前很少接觸電腦,甚至連基本的電腦操作都有一定困難。因此,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這一調查的前提下在每節課結束后都對班級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做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從而能夠保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3.改良課堂教學模式
改良課堂教學模式是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措施的核心內容之一。通常來說,在改良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中專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注重深入領會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特點,并且注重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能夠促使教學內容更有質量,并且可以通過反饋來調節信息技術教學自身的重點與進程。例如,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在改良課堂教學模式時,可以將知識導入和新知識傳授的時間壓縮到15分鐘左右,然后在這一基礎上留大約2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上機練習,最后再留大概10分鐘來進行教學內容的總結與評價,從而能夠讓中專學生對這節課學到的內容達到熟練、提高、鞏固的效果,在突破難點的同時更好地培養了中專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終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
4.提升學生參與度
提升學生參與度是提升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重中之重。在中專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升學生參與度,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持續提升。例如中專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IP地址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來使學生自然而然深入理解128位IP地址的概念,并且使其牢牢地記住IP地址的含義,最終讓學生感受到其他方法的優越性。同時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也高效地鞏固了教學傳授的知識,最終促進了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提升措施應用可靠性的不斷增強。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和中專信息技術教學發展速度的持續提升,在中專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性措施的應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中專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著清晰的了解,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學實踐的進行來促進我國中專信息技術教學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景志新.試論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2(05):62-64
[2]周強龍.有效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2,11(15):17-21
[3]楊學武.淺談如何提高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2,04(05):22-24
[4]陳庭曉.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15):30-35
[5]胡小英.優化情境教學——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08(2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