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俐 鄭素瑾 年婕
【摘 要】大學時代是大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發展的重要時期,宿舍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宿舍文化對大學生心理行為影響重大,尤其對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健全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宿舍建設方面,部分高校重基礎設施建設,輕文化活動建設,這不利于宿舍文化的健康形成,影響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良性發展,尤其是日漸崛起的獨立學院,更是如此。
【關鍵詞】宿舍文化 獨立學院大學生 學業自我效能感
一、宿舍文化的特點及現狀
對于大學生宿舍文化,普遍認同的說法是:“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學生宿舍這一特定的空間環境下,以大學生為主體,通過共同生活和學習,在學識智能、審美情趣、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群體文化。”
1.宿舍文化的特點
與校園文化相比,宿舍文化有其獨有的特征。
首先,宿舍文化的主體除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學生群體外,還有宿管、宿舍保潔人員、宿舍設施維修人員、學生輔導員等,對于部分獨立學院來說,還有專職的公寓輔導員。由于主體的多樣性,加之宿舍又是在校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所以,宿舍文化涵蓋面就相應具有廣泛性,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人際關系學、倫理學等。
其次,宿舍文化的廣泛性,致使宿舍入住的大學生都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該文化所形成的環境氛圍的熏陶。加之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二十歲上下,處于從孩子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思想方面還不夠成熟,缺乏社會歷練,對事對物的看法都較為單純,更易受宿舍文化的浸潤和潛在的引導,被宿舍文化精神層面的力量所感染,使其在無意中受到啟發,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后,“大學生宿舍文化是處于一種運動生長過程中的文化類型,它沒有一種連續的傳統作根基,較少受傳統文化的牽制,容易卷入流行的潮流中去,因而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說明宿舍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其含義在不同的時代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由于大學宿舍是同齡人聚居的空間,他們的社會信息來源較廣,思維前衛,對一些社會上的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的思想意識具有超前性。
2.宿舍文化的現狀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總是把宿舍建設僅僅作為宿舍的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待。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后勤社會化條件下,高校宿舍管理更加注重“管”而忽視“教”。
隨著信息化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被網絡所吸引。據調查,在校大學生75%有網絡成癮的傾向,他們長時間使用網絡以獲得心理滿足,在宿舍的主要生活內容之一就是上網,導致舍友關系冷淡、情緒波動、煩躁不安等現象,嚴重者甚至因沉溺于網絡而影響了正常學習,考試不及格,留級,直至退學。
宿舍文化建設在實踐中,普遍存在缺乏統一協調機制的現象,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宿舍文化建設目標;沒能把宿舍文化建設和學風建設很好地結合;宿舍管理部門和學生管理部門之間缺乏長效溝通機制。例如,宿舍管理部門對學生的違紀無權處理,只能交給學生管理部門,這容易造成部門之間的摩擦、推諉,從而降低工作效率,直接影響到宿舍文化建設的成效。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及影響因素
1.自我效能感相關理論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的相關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之后形成并發展起來,其內涵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A.在1997年提出,指“個體對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諸方面能力的知覺或信念,是人類動因的中心機制,是人們行動的重要基礎”。“學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業領域的具體表現,是指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和主觀感受”。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支配學習行為的動因對學習行為及成績有重要影響。
2. 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現狀
分別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在性別、專業、年級上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后表明:男生與女生存在顯著差異,在實際過程中,男生學習自主性比女生要差;而對不同專業的差異分析發現,文史類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高于理工類學生;對年級間的差異分析發現,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大一剛剛邁入大學,還處在高中學習到大學學習的過渡階段,對學習的掌控力比較強,進入大二,隨著環境的熟悉交際面的擴展,各種誘惑接踵而來,比如戀愛、學業倦怠等,導致關注點從學習轉移到學習以外的生活,從而對學習的調節掌控較差。
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無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獨立學院的學生與一本、二本等普通高校學生相比,主要表現為沒有有效的學業規劃;專業基礎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思想多元化、社會化;意志薄弱;特殊生多等。這些特點決定了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偏低。
3. 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
經調查研究,學業自我效能感是通過學生的動機過程、思考過程、選擇過程、思維過程、身心反應過程這幾個方面的媒介來實現主體作用的。 獨立學院大學生作為我國大學生群體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影響他們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家庭、學校因素。獨立學院學生相對于其他高校大學生而言其學業自我效能感偏低,究其原因,家庭、學校是主要因素。尤其是學校部分不良的激勵機制是導致學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一個原因,同時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陣地的宿舍建設,尤其是宿舍文化狀況,更是影響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學生自身因素以及學業成功的經驗。通過對獨立學院學生學業效能感的調查研究發現,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學習動機往往不明確,缺乏最起碼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果在學業上能多次體驗到成功,就能對自己學業結果有比較確定的預期,并且能穩固地泛化成功,以提升學業自我效能感。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偏低,原因之一也是獨立學院學生在高考之前各類考試中感受到的挫敗感相對較多。
最后,同伴、同學以及身邊群體的影響。通過觀察一個與他們條件相近的人獲得成功,學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并且能促使他們自己也去完成相似的任務,如果學生身邊和自己學習基礎差不多的群體、同學、同伴在某項學業中遭遇失敗,也會使得學生喪失自己在類似的某項活動中的自信心。網絡交流溝通的日益普及,同伴、同學以及身邊的群體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通過微信朋友圈、QQ 等擴大化。
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這幾個因素都和宿舍文化的建設情況密切相關。據統計,作為大學生的第二個家,大學生每天在宿舍的時間為14.5小時,占課余時間的80%。通過對耿丹學院32個宿舍的抽樣調查發現,有良好宿舍環境的學生和獲獎學金的學生比例呈正相關,而衛生較差、人文環境不良的宿舍,學生掛科的比例也偏高。由此看來,良好的宿舍文化不僅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重要的影響,而且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所以加強宿舍文化對改善獨立學院自我效能感偏低的現狀有重大意義。
三、加強宿舍文化建設以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
1.營造安全、和諧、溫馨的宿舍氛圍
宿舍的日常管理不僅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更要注重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相關研究表明,情緒狀態會影響學業自我效能感,當情緒比較和諧的時候,學業自我效能感相對較高。在宿舍文化建設中提倡建立互幫互助、和諧穩定的宿舍環境,發揮群體效應,取長補短,讓學生能在比較輕松的環境中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業自我效能感。同時在宿舍的大廳或者通道可以對本樓曾經住過的優秀學長、學姐的成功經驗進行宣傳,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得學生獲得成功性替代經驗,并以此自我鼓勵,激發積極的情感,從而增強學業自我效能感。
2.加強宿舍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
從自我效能感相關理論可知,學生親自參加活動經歷,對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故為了提升獨立學院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可以組織獨具特色的宿舍活動,如美化宿舍大賽、優良學風宿舍評比、宿舍才藝大比拼、宿舍文化節等活動,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長處,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展示自己所長,以增強自信心,并及時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做出表揚,對表現不突出但比較之前活動有進步的學生也要做出特別表揚和鼓勵,這種鼓勵對學業上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鞭策,從而也使得學生感到有能力有信心控制自己的學業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于對學業上自信心不足的學生來說,通過宿舍活動成功的原因分析,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得學生有信心在學業上挑戰更高的目標,如此良性循環,會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效提高。
3.在宿舍區構建學生學業發展的支持體系
在研究中發現自我效能感比較高的普通類高等學校的大學生對學業求助有更積極的態度,而像獨立學院這種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學院學生的學業求助更被動。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學生把輔導員助理,也就是優秀的學長學姐對他們的導向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由此看出導向作用在提高學生學業積極性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以耿丹學院為例,在宿舍區域建立學習輔導室、學習交流區、設立宿舍輔導員辦公室等,這對提高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有明顯的作用。以耿丹學院為例,在宿舍開展“我是一面旗幟”活動,在班長、支書、學生會干部、黨員同學的床位貼上“我是班長/團干部/黨員,請向我看齊”,發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抓兩頭帶中間,促使宿舍文化的健康形成、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2]藏海成.試論高校學生宿舍文化的建構[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
[3]郭婭玲,張敏.對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反思[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1).
[4]劉旭東.對教育與生活關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8).
[5]王冬云,付亞軍.交往視域下的大學生人格建構研究[J].江蘇高教,2011(2).
[6]周炎根.淺談大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J]. 教育探索,2011(4).
[7]龐躍輝.大學生人格優化與全面發展的系統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2010(4).
[8]金昕.以大學生人格養成為旨歸的美育策略探析[J].東北師大學報,2009(3).
[9]張玉芬.大學生人格教育[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10]龐躍輝,王憨.試論大學生人格優化研究的新思路[M].吉林電子出版社,2009.
[11]王建瓊 當代西方國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J].探索,2009(01).
[12]丁立平,胡兵,范茜.五因素人格模式與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J].現代大學教育,2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