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摘 要】新形勢對幼師專業的基本素質要求有所提升,幼師須兼備技能和理論。幼師只有通過多次實習見習,在實踐中踐行理論,深切體會幼師理論,掌握相應技能,才能成為合格的幼師。
【關鍵詞】幼師 技能 理論 實習 見習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出臺,《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將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在國家宏觀形勢之下,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大規模的招生吸引了眾多學子投身幼兒教育事業,報考幼師專業的畢業生在逐年增加,這無疑給學前教育事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們在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那就是怎樣培養合格的幼師,讓其具備新形勢下新型幼師的素質,將來能勝任幼師這一崗位。
大部分中職中專學校及部分高校都有幼兒教育專業,他們能利用一己之長,為幼兒教育做出一定的貢獻,這是我們所樂見的。但是,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學生到了畢業時,面對一群幼兒手足無措、無從下手,不能抓住教學要點,不能很好地勝任崗位、履行職責,不會協調幼兒關系、鼓勵幼兒發展。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各個學校對幼教課程的設置主要根據自身優勢進行。例如,大部分中專學校的優勢是音體美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就會相應地偏重于藝體學習,由此也就引發重藝體輕理論的局面;或是有的學校所設置的課程重理論輕實踐,重文化素質輕教學技能;或者是課程設置缺乏統整性和獨特性,重技能輕理論。雖然很多學校和機構也意識到培養模式的差距,并進行了調整,但卻沒有找對策略,只是一味地通過加減課來達到目的,導致課程內容龐雜、體系混亂;再加上缺乏相應的師資和專業理論的指導,造成傳統優勢喪失、資源浪費,所培養出的幼師不僅在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而且在理論方面不夠深入。
第二,報考幼兒教育專業的學子大部分幼兒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學習不夠系統,尤其以中職中專學生最為突出。他們剛結束中學的學習,知識不夠豐富,內容不夠系統,自身閱歷又達不到要求。而新形勢下需要的不僅僅是“保姆”,也就是單純的保育員或是看護員,還是能指導幼兒增強信心、獨立自主、創造性等諸多良好品質的指導者、創造者。科學研究表明,三到六歲是兒童個性形成和社會化成長的關鍵時期,幼師的正確引導能很大程度上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習慣,能激發孩子未來的成長優勢。幼兒心理的構建,在這個時期尤為重要。這也就要求幼師本身要能很好地疏導自身心理,適應教導幼兒身心發展的生活,更應該懂得相關的幼兒心理,利用較為先進、科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來指導幼兒教學。
第三,對幼師的標準設定主要在德行、學識、能力、身心等方面,但目前均未做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僅把培養目標泛泛定位于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科研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和研究人才。這些要求、標準對幼師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只有通過具體實踐的實例,他們才會很好地領會并執行這些標準。
因此,面對新形勢下的問題,只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確保幼兒師資培訓、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得到很好的保障,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實習見習是最直觀也是最有效的積累經驗的方法方式,學生只有真正深入幼兒學習生活的環境,真切地體會幼兒們所思所想,與幼兒多接觸,才能揣摩出孩子的需要和心聲,才能真切地理解理論知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最初在進行師資培養時,也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意欲培養兼備技能和理論的人才,對學前教育教師學歷層次和能力有所要求,致力于培養出既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又具有良好的教育技能和保育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幼師專業組把以下幾點作為對幼師基本素質的要求:即幼師首先要具有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兒童、甘于奉獻自己的崇高職業理想,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幼師要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多方面的興趣才能,同時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適宜的教育方法,具有廣泛的人文基礎知識和音樂、美術等方面的藝術才能和初級的外語聽說能力;再有,幼師要主動了解和接受新型教育思想并轉化為教育行為,作用于實踐并具有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管理組織能力,要有適合于幼兒的活潑開朗、積極主動的性格。這些基本的品質或者是素質,學生是不可能在書本上領會到的,只有在生活中多次磨煉才能逐漸成長起來。
因此,我校把本州教育經驗最豐富的幼兒園作為我校幼師的實訓基地,通過幾年的摸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以往一般的見習是學生僅在畢業前到某一個幼兒園跟班學習,幾個或者是十幾個學生跟一群幼兒玩鬧一周或半個月。這樣的見習不能培養出真正獨當一面的幼師,這些幼師專業的學生也缺少從大局上管理一個班集體的機會。因此,在組織幼師見習實習時我們注意到一些問題,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指導,幫助他們挖掘才能、增加才干,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工作的成功概率,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讓見習實習有效果,并把見習實習的效用提升到最大。
第一,在幼師學生見習前,進行一定的理論和實操培訓,為學生見習實習做好心理鋪墊,使學生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冷靜處理。
第二,給幼師學生設置一定的實習主題,比如說如何協調幼兒矛盾,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吵鬧,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等,讓實習見習有的放矢。這樣,學生的見習目標明確,有針對性,見習效果就會好很多。
第三,實習見習后,開一個小型的交流會,讓學生積極發言。通過討論發現其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并互相給出新的解決方法。這有助于學生間接地累積經驗、分享信息。
第四,見習實習實行常規化、制度化管理,讓學生在反復磨煉中增長見識和經驗,成為真正的教學能手。每隔一段時間,就讓學生深入園區,嘗試做幼兒園教師的助手,在充當生活老師的過程中,全面充分了解幼兒所需。實習見習的頻度、長度越大,幼師專業學生的管理技能才越強。
第五,見習初由專業教師跟班見習,及時解決幼師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并提出好的建議或意見進行心理疏導,然后逐漸減少跟班的次數和時間,讓幼師學生自主教學,一點點成長起來,直到最后能獨當一面。
總之,幼兒教育是一個大問題,它關系到的是孩子的一生,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關系著祖國的未來。而培養合格的幼師,讓其在實習見習中成長,是我們幼師專業不容忽視的大問題。提升幼教師資整體質量,提高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素質,實現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才能確保學前教育師資滿足社會對多層次高素質幼教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0年)[Z].
[2]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1.
[3]王芳. 我國幼兒師范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和問題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9(06).
[4]呂蘋. 關于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4 (05).
[5]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2]1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