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鵬,李學峰
(徐州市云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221009)
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2014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劉亞鵬,李學峰
(徐州市云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221009)
目的了解2014年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為制訂預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法-10(ICD-10),對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居民2014年的死亡資料進行分類編碼,采用Death Reg 2005死因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2014年戶籍人口325782人,共報告死亡1 946例,死亡率為597.33/10萬,標準化率為406.32/10萬。主要死因為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占總死亡人數的84.12%(1 637/1 946)。結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徐州市云龍區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力度,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率,從而降低居民死亡率。
市區人口; 死亡原因; 國際疾病分類法; 慢性病; 江蘇
自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及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死亡得到有效控制,人群疾病譜構成發生變化,以前對居民生命健康威脅較大的傳染病、寄生蟲病發病率明顯降低,而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人類的威脅日益增大[1]。開展死因監測是了解居民人均期望壽命、死亡率、死因順位及疾病譜變化等健康指標的重要依據,做好居民死因登記報告管理和統計分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社會、經濟意義[2]。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是全國疾病監測點,開展居民死因監測工作已15年,為了解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為制訂防治對策提供科學依據,作者對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2014年居民死因資料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死亡資料來源于2014年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常住人口監測報告數據。人口資料由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提供,標準人口采用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1.2 方法 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法-10(ICD-10)進行死因分類編碼,經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逐級審核整理后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和Death Reg2005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監測情況 2014年云龍區共報告死亡1 946例,其中地市級醫療機構診斷1 323例,占67.99%;縣區級醫療機構診斷262例,占13.46%;鄉級醫療機構診斷215例,占11.05%;村級醫療機構診斷47例,占2.42%;未就診86例,占4.42%;其他及不詳13例,占0.67%。2014年云龍區居民死因最高診斷依據構成情況見表1。
2.2 人口和總死亡情況 2014年云龍區戶籍人口325 782人,其中男161 168人,占50.39%;女161 614人,占49.61%;出生2 900人,其中男1 564人,女1 336人,出生率為 890.17/10萬;死亡1 946人,粗死亡率為597.33/10萬,標準化率為 406.32/10萬;男性死亡1 088人,粗死亡率為662.74/10萬,標準化率為438.55/ 10萬,女性死亡858人,粗死亡率為530.89/10萬,標準化率為368.12/10萬,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84,P<0.05)。2014年全區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79.01歲,其中男76.74歲,女81.46歲。

表1 2014年云龍區居民死因最高診斷依據構成情況(n=1 946)

表2 2014年云龍區居民各年齡段主要死因、死亡率及位次
2.3 不同年齡組死因及死亡率比較 0~<5歲組死亡以圍生期疾病和先天畸形為主,死亡率分別為54.38/10萬和18.13/10萬;5~<15歲組死亡以損傷為主,死亡率為8.23/10萬;15~<45歲組死亡以損傷為主,死亡率為12.95/10,其次為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1.77/10萬;45~<65歲組死亡以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為主,死亡率分別為184.29/10萬、90.96/10萬、57.88/10萬;≥65歲組死亡以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為主,死亡率分別為1 286.55/10萬、1 256.74/10萬、789.58/10萬。死亡曲線呈“魚鉤”型,即嬰兒和老年人死亡率較高,5~<15歲較低,45歲起大幅上升,≥65歲組最高,符合一般的死亡規律。2014年云龍區居民各年齡段主要死因、死亡率及位次見表2。
2.4 主要死因 全區前5位死因依次為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5種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4.02%(1 635/1 946)。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為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2014年云龍區居民前5位死因、死亡率、構成比及死因順位見表3。
2.4.1 心腦血管疾病死因分析 心臟病位列全人群和女性第1位死因、男性第2位死因,死亡率分別為147.03/ 10萬、147.26/10萬、146.80/10萬,主要為冠心病,其次為高血壓性心臟病。腦血管病位列全人群和女性的第2位死因、男性第3位死因,死亡率分別為133.83/10萬、126.85/10萬、140.71/10萬,主要為腦梗死和腦出血。
2.4.2 惡性腫瘤死因分析 惡性腫瘤為全人群的第3位死因,死亡率為127.08/10萬(前5位死因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食管癌);女性第3位死因,死亡率為87.24/10萬(前5位死因依次為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肝癌);男性第1位死因,死亡率為166.29/10萬(前5位死因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10,P<0.05)。
2.4.3 損傷和中毒死因分析 損傷和中毒為全人群、男性第5位死因、女性第6位死因,死亡率分別為26.40/10萬、38.29/10萬、13.94/10萬,男性損傷和中毒死亡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75,P<0.05)。前3位死因依次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自殺、意外跌落。

表3 2014年云龍區居民前5位死因死亡率、構成比及死因順位
云龍區2014年報告的1 946例死亡病例中以地市級醫療機構診斷為主,占67.99%;未就診、其他及不詳分別占4.42%、0.67%。死因最高診斷依據以臨床及理化為主,占49.85%;死后推斷和不詳分別占18.09%、8.02%。按性別、年齡和疾病原因計算早死所致的生命損失對死亡數據的要求非常高,常規資料中的漏報、錯報和死因不明等情況對該統計結果的影響較大[3]。建議采取綜合措施減少未就診和死后推斷的比例,以提高死因監測的準確性,可以從加大死因監測宣傳力度,加強衛生、公安、民政和居委會等部門配合來實現。
云龍區2014年居民死亡率為597.33/10萬,標準化率為406.32/10萬,低于2010年云龍區[4]和徐州市[5]的死亡率。危害居民健康的前5位死因依次為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退居第10位。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為心臟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和代謝疾病,與2010年云龍區死因順位[4]不同。從年齡分布情況來看,35歲以后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并以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和惡性腫瘤死亡為主,提示慢性病的預防重點應放在45歲以下人群。
心腦血管疾病位居全人群第1位死因,已經成為威脅居民健康、造成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惡性腫瘤為男性第1位死因、女性第3位死因,以肺癌死亡率最高,可能與吸煙和被動吸煙及環境污染和病毒性感染有關。男性惡性腫瘤高于女性,并且隨年齡增加,死亡率呈上升趨勢,這與國內有關報道基本一致[6-10]。乳腺癌死亡率位列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的第2位,成為導致女性死亡不容忽視的原因,建議加大適齡婦女乳腺癌早期篩查力度,早發現、早治療,以提高乳腺癌患者存活率。損傷和中毒為全人群第5位死因,是除惡性腫瘤外造成早死及青壯年死亡的主要原因,由損傷導致的前3位死因依次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自殺、意外跌落,與國內人群的相關報道不同[11],提示要進一步加強對交通事故和自殺的預防控制研究,強化措施落實,降低其死亡率。
慢性病和損傷給老齡化社會帶來更加嚴重的損失和負擔,因此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加強慢性病、損傷及其危險因素的監測與防治,探索對慢性病及損傷的綜合干預模式,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非常深遠的社會意義。
[1]劉金紀,殷凱,黎明強,等.居民死因分析與我國慢病防治現狀[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4):518-519.
[2]龔鶴琴,張茂镕.2008年~2011年昆明市居民主要死因順位分析[J].衛生軟科學,2012,26(4):394-397.
[3]錢合笑.溫州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潛在壽命損失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1,23(2):9-12.
[4]劉利,申濤,陳迪,等.2010年徐州市云龍區居民全死因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2,28(4):396-398.
[5]陳培培,婁培安,張盼,等.2010年徐州市居民死因分析[J].中國校醫,2011,25(8):590-591.
[6]閆秀芳,王艷紅,常戰軍.2012年鄭州市居民死因監測結果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4,35(2):85-86.
[7]顧超美,楊曉明,褚曉婷,等.2013年上海市江寧社區居民死因順位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4,9(5):377-380.
[8]王瑩,阮師漫,林少倩,等.濟南市2010~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2):2272-2275.
[9]肖忠遠,婁培安.2012年徐州市居民死因分析報告[J].中國校醫,2013,27(11):826-828.
[10]劉予東,孫永合.2011年泰安市泰山區居民死因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3,19(7):498-500.
[11]邵永強,錢合笑,林東,等.溫州市2003-2007年居民自殺死亡原因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09,21(4):21-22.
Analysis on death causes among residents in Yunlong district of Jiangsu Xuzhou city during 2014
Liu Yapeng,Li Xuefeng
(Yunlo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Xuzhou,Jiangsu 221009,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ath level among the residents in Yunlong district of Xuzhou city and its leading caus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The death data of residents in Yunlong district during 2014 were perform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adopting the Death Reg 2005 death causes analysis software.Results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in Yunlong district of Xuzhou city during 2014 were 325 782 people,1 946 cases of death were reported with the mortality rate of 597.33/100 000,the standardized rate was 406.32/100 000.The main death causes were heart diseases,cerebrovascular diseases,malignant neoplasm,respiratory diseases,injury and poisoning,which accounted for 84.12%(1 637/1 946)of total death toll.ConclusionThe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are the main death causes among residents in Yunlong district of Xuzhou city.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tensity should be enhanc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thus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residents.
Urban population; Cause of death;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hronic disease; Jiang su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9.010
A
1009-5519(2015)19-2917-03
2015-06-23)
劉亞鵬(1979-),男,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E-mail:liuyap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