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政文
孕期心臟病雖不多見但也不鮮見,發病率約為1%~4%,被婦產科大夫列為孕產婦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其他兩大因素為產褥感染與產后出血),其危險性不容小覷。孕期心臟病一類是帶病妊娠,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另一類是孕期發生的并發癥,如妊高癥心臟病、圍產期心肌病、貧血性心臟病等。
3個時段最危險
孕期心臟病的最大危險是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造成孕婦死亡的直接原因。在整個十月懷胎期間,有3個時段危險性最高。
孕婦由于荷爾蒙的影響,引起了血液動力學的改變,造成全身血流量增多。有資料顯示,懷孕后血容量增加30%~50%,心排出量增加40%,心跳加快,導致心臟負擔加大;加上胎兒生長使子宮增大,迫使附近的大血管移位或彎曲,心臟的負擔更是成倍增長。尤其是在孕28周~32周,心臟承受的壓力最大,發生心衰的危險性大幅上升,成為心臟病孕婦的第1個危險期。
到了孕末期臨近分娩的日子,孕婦開始出現陣發性腹痛,實際是子宮開始收縮,為分娩做準備。子宮收縮可將大約500毫升血液從子宮擠壓出來,涌入全身循環,心臟的血量又一次漲潮,心臟到了又一個壓力最大的時段。所以,分娩期意味著第2個危險期逼近。
分娩結束也非萬事大吉,接下來的3天心臟未必輕松。由于子宮里沒有了胎兒,突然間縮小,一方面使大量血液經體循環涌向心臟,另一方面又使腹壓急劇降低,內臟血管擴張致儲血量增加,回心血量減少。一個有病的心臟很難經得住如此折騰,發生心衰的風險比前兩個時段有過之而無不及。醫學上將這3天列為心臟病孕婦的第3個危險期,統計表明,大約75%的心臟病孕婦死亡發生于此時段。
孕期護心8要點
剛才說過,絕大多數心臟病孕婦都能安全過關,但需要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做好孕期保健。可概括為以下8點:
1.做好孕前檢查:凡計劃要孩子的育齡女性,務必到正規醫院做一次全面體檢,一旦發現心臟有問題,應請醫生做心功能測定,根據心臟功能確定是否能承受懷孕。不能懷孕者千萬不要輕易以身試險。
2.安排好作息:心臟病孕婦要多休息,一般在孕早期可做些輕微的工作或家務活,一旦出現氣急、心慌、胸悶等癥狀,說明心臟負荷超重,須馬上停止活動。在3個危險時段更要注意休息,并避免情緒激動,必要時臥床休息。
3.三餐合理:三餐營養的量與質應符合心臟病孕婦的生理需求,堅持適度原則,以維持一個合適的體重增長值(整個孕期體重增長不超過9~10公斤),既要防止營養不足誘發貧血、水腫,又不要增加心臟負擔。食譜宜品種多樣,味道清淡易消化,每日吃鹽量不超過5克。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制定不同時期的食譜。
4.積極防治感染:各種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最易誘發心衰,而心臟病孕婦抵抗力差,運動又受到限制,感染幾率高,故要強化預防措施。如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暫時遠離涼拌菜,注意飲水衛生,防止胃腸道感染。如果不慎中招,應及時看醫生,遵醫囑服藥,因怕藥物累及胎兒而不服藥,或擅自服藥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5.定期做孕檢與產檢:定期檢查能讓醫生全面、充分地了解孕婦的心臟情況,并予以針對性處理。懷孕前5個月每2周查一次,后5個月每周查一次。臨床統計顯示,沒有做產前檢查的心臟病孕婦,誘發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幾率是認真做產檢孕婦的10倍。
7.加強監護:定期到醫院評估心臟功能,識別早期心力衰竭癥狀,如氣急、紫紺、咳嗽、痰中帶血等,并及時處理。
8.做好心理護理:孕婦及其丈夫或家人應多了解一些心臟病相關知識,做到心中有數,保持平和的情緒,樹立治療信心。
9.提前住院:為確保母子平安,一般應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特別要提醒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心功能較差的孕婦,最好在預產期前一個月就住院觀察,以防不測。
優選分娩方式
心臟病孕婦如果病情不復雜,癥狀較輕,心功能I~Ⅱ級,孕婦產力較好,骨盆大小正常,沒有孕期并發癥,可以選擇自然分娩法,即讓孕婦自己生,又稱陰道分娩。
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應做剖宮產,可在較短時間內結束分娩,其風險較小,尤其適合臨產時合并心衰者。胎兒分娩后須立即用砂袋壓住腹部,以免心血回流,引起心衰或死亡。
分娩后的哺乳對心臟影響不大,凡心功能Ⅱ級以下者都可自行哺乳。心功能Ⅲ級者,為避免過度疲勞,以采用人工喂養為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