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巖巖
尿液中的問題不僅與泌尿系統疾病有關,還可以發現很多疾病的“蹤跡”,而且免去了抽血的疼痛。醫生建議,2歲以上的兒童應每年查一次尿常規,對早期發現泌尿系統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兒童健康的晴雨表
尿常規檢查一般包括尿色、透明度、酸堿度、尿比重、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以及尿離心后沉渣做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和管型計數。
尿液標本常用隨機尿,取材方便,常用于門診,但受飲食、運動、藥物等影響。盛放尿液標本的容器應清潔、干燥。對女嬰或不配合的嬰幼兒留尿前應清潔外陰,以免污染,尤應避免糞便混入。標本應盡快進行送檢,室溫中放置可使細胞溶解。若不能及時檢查,應將所取尿標本冷藏。
尿液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份“晴雨表”。許多腎臟病變早期可能無癥狀和體征,但這時尿液檢查已有異常。如果未能及時對早期慢性腎臟病進行有效干預治療,進入終末期腎臟病后必須依賴腎臟替代治療,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來維持生命。
尿常規檢查能說明什么問題
尿常規不但可以反映尿液的酸堿度、比重等,如有紅細胞、白細胞、管型,更能進一步提示該患兒需進行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檢查及追蹤、隨訪,以免延誤病情。分析尿液成分的變化,則能為腎臟病變和功能狀態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提供依據。
尿常規中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尿,均提示腎臟泌尿系統存在疾病可能。首次尿常規檢測異常者應進行第二次尿液檢查,如兩次檢查均有異常,應及時到腎臟專科咨詢或就診。尿中出現紅細胞增多,常說明泌尿系統有腎臟疾病如IgA腎炎等;白細胞增多,說明有尿路感染,尤其女孩更應重視;大量蛋白尿如伴有高度浮腫,可能有腎病綜合征存在。
在檢查兒童尿常規時還需注意尿中蛋白定量、血尿定性及定量。如果紅細胞、白細胞、尿蛋白超出正常值,需進一步檢查有關血液生化,如總蛋白、白蛋白、膽固醇、肌酐等以及免疫球蛋白、補體等,以進一步明確臨床分型。
別忽略兒童持續血尿檢查
血尿是小兒腎臟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但有血尿不一定就是腎臟有病,因為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血尿。其中孤立性血尿(舊稱單純性血尿)在兒科多見,它不伴有蛋白尿及浮腫,無高血壓,腎功能檢查正常。經過尿紅細胞形態檢查,可分腎性血尿及非腎性血尿兩大類。因此,如持續性血尿應作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積極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