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仲省
過去在宴會上擋酒有三張王牌,叫作“梳小辮,紅臉漢,拿藥片”。但是多數人并不把它當回事,認為是作秀,是矯情,照樣拼命勸酒。而且人們認為藥物與酒并非冤家,吃藥期間喝點酒,能有啥危險?甚至還有人說:“酒還是一種藥呢,想拿藥片擋酒是石獅子屁股——沒門。”事實真是如此嗎?
楊工程師正值不惑之年,酒量也“酒精考驗”,鍛煉得非同一般。這天又是同事聚會,以白酒助興,他卻掛起了“免戰牌”:“這些天有點小炎癥,正用著藥,請允許以水代酒。”幾位同事哈哈大笑:“楊兄海量誰人不知,今日有好酒豈可作假?”于是輪番相勸,楊工難以抵擋。但幾杯酒下肚后,他就感到心跳加速、胸口憋悶,接著口吐白沫,臉色蒼白,呼吸困難,趴在桌上直喘息。伙伴們這才急了,速將其送往醫院急診。醫生詳細詢問后,了解到楊工近期老慢支發作,總是咳嗽,正在注射頭孢霉素,擬診為雙硫侖樣反應。經吸氧和給予血管活性藥物治療,才轉危為安。
雙硫侖是一種戒酒藥物,服用雙硫侖后,即使少量飲酒,身體也會產生嚴重不適,逼迫酒精成癮者不得不戒酒。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后,先在肝臟內經乙醇脫氫酶作用轉化為乙醛,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作用轉化為乙酸,乙酸進入枸椽酸循環,最后轉變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雙硫侖可抑制乙醛脫氫酶,使乙醛不能氧化為乙酸,致使乙醛在體內蓄積。某些頭孢類藥物也有和雙硫侖相似的作用,服用或注射后也會抑制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出現雙硫侖樣反應,而且此反應要比服用雙硫侖更嚴重,若飲酒過多或救治不及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酒與藥物雖不是對頭冤家,有些藥還需要酒來配伍,如中藥藥酒等,但不能一概而論。有一些藥物就與酒勢不兩立,一碰頭就會導致不良反應或產生毒性。
除了注射頭孢霉素外,服用某些頭孢類藥物時飲酒,如頭孢孟多、頭孢甲肟、頭孢替坦、頭孢匹胺、頭孢美唑、拉氧頭孢、氟氧頭孢等,均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心律加快、面部朝紅等癥狀。同樣具有這類作用的藥物還有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酮康唑、氯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苯乙雙胍等。故服用這些藥物時及停藥一周內,均應戒酒。
如果遇到“雙硫侖”樣不良反應,輕者可打開門窗、加強通風,多喝水、臥床休息,待其自愈;如有惡心、嘔吐、搏動性頭痛、呼吸困難、昏厥休克等危急情況,應立即送醫搶救,不可延誤。
服用解熱止痛藥時若喝酒,會加強對胃的刺激。因為解熱止痛藥本身可引起胃部刺激作用,而乙醇同樣能對胃部有刺激,兩者合用可加重這方面的不良反應,甚至引起胃出血等癥狀。復方解熱止痛藥中多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與酒相遇時可以使對乙酰氨基酚有毒的代謝產物過量產生而直接損傷肝組織,嚴重時可導致肝臟壞死。
服用鎮靜、安眠藥時不宜飲酒。因為兩者能增加中樞抑制作用,輕者可嗜睡,嚴重者可過度抑制甚至危及性命,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時要禁酒。
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時不宜同時喝酒。高血壓病人如喝酒,常能引起血管擴張而致血壓下降,此時服用常規劑量的抗高血壓藥物即可使血壓下降到正常值以下,經過一段時間代謝之后,血管擴張恢復正常,則會誘使高血壓復發,嚴重者可導致猝死。
除了以上幾種能直接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外,飲酒對其他藥物也有或多或少的干擾、減效等間接不良作用。因此,在服藥期間要管住嘴,擋住勸,盡量不喝酒。“拿藥片”和拿著汽車鑰匙一樣,應當成為一塊剛性的擋酒盾牌,起到勸酒立止的效果,這才是對健康和生命高度重視且負責的態度。
啤酒也不宜多飲,因為長期大量飲用啤酒,容易造成鋁元素在腦中蓄積,老年人因為新陳代謝功能較差,長期過量飲酒也是形成老年癡呆的因素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