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軍
摘 要 隨著人們對資源的開發,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人們的生存條件也逐漸惡化,生態畜牧業是在傳統的畜牧業的基礎上適應時代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人們現階段比較關注的話題。但就生態畜牧業發展現狀來看,一些地區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基于此,從生態畜牧業概述出發,結合生態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做好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做了有關論述。
關鍵詞 生態畜牧業;發展戰略;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121-01
畜牧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方面,是實現收入短平快的關鍵。第一,畜牧業的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農業的發展,提升農村經濟,促進社會的穩定,是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1]。第二,畜牧業能夠起到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等許多積極的作用。第三,畜牧業有利于現代農業的形成,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上起到積極地作用。第四,畜牧業可以促進糧食以及一些農副產品的使用,實現農業的效益最大化,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有機肥料,降低生產成本,還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可謂是實現了雙贏,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舉措[2]。由此可見,發展生態畜牧業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1 生態畜牧業概述
生態畜牧業是指利用生態系統的原則,食物鏈,物質循環原理和共生的原理,結合一些生物工程理論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畜牧業、農業、林、草、牧、副、漁的合理搭配,實現畜牧業的一個統一的系統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是技術畜牧業的高級階段[3]。從改革開放時期開始畜牧業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畜牧業傳統階段,畜牧業工業化階段和生態牲畜的階段。本文主要談畜牧業的生態階段。
2 生態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不強
牲畜和家禽沒有疾病時,管理不嚴,一旦畜禽疾病,就大量的使用藥物,但收效甚微,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的牲畜和家禽的生產性能。此外,許多養殖人員比較重視畜禽舍的衛生,而不重視其內部引起的污染,牲畜和家禽死亡時,會立即把這些從死亡的牲畜和家禽清理出去,但往往是出了房子,然后放置在現場。一些農民疾病的牲畜和家禽屠宰后,內臟被丟棄在地上,導致疾病的傳播。
2.2 畜產品質量問題嚴重
獲取利益是養殖戶的最終目標,但是有的養殖戶會使用一些不合理的養殖方法來謀取利益,生產出的產品不合格,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健康,對消費者的身體和精神造成危害。現在,很多養殖戶依然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養殖,所以就會產生法律與利益的沖突,加上農民集中,過于分散,很難管理,因此質量很難保證。
2.3 生活環境逐漸惡化
農業的擴張意味著動物與人爭奪空間,個體養殖戶的養殖環境一般不好,無法有效地處理動物的糞便,進而破壞周圍環境,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發生腐爛和質變,污染水源以及地面環境。
3 如何搞好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3.1 科學轉變經營方式
第一,傳統的飼養方式需要改變。在我國大多數地區,依然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要逐漸改變這種方式,降低養殖的分散程度,實現大規模養殖,集約化養殖和現代化養殖。其次,構建完善的審批系統。新農場的大小,必須經畜牧部門審核批準,如果選址的大小、繁殖技術和環境條件,疾病預防與控制、布局結構不符合標準,不予批準;最后,要逐漸舍棄散養的模式,根據市場的需要,結合環保的理念,實現新農村的建設,開發標準化、生態農業和園藝村,讓自由放養的農村,從傳統的養殖模式當中轉變出來,從而逐漸的改善農村的養殖環境。
3.2 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體系
首先,政府應該投入資金,縣鄉村三級預防網絡建設;其次,完善牲畜和家禽免疫檔案和嚴格的牲畜家禽免疫程序,牲畜和家禽免疫全年工作,建立農村獸醫室,并配備制冷設備和免疫設備,在發生疫病時,及時提供疫苗。最后,制定消毒制度,養殖人員必須要按照制度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并做好監督工作。
3.3 建立飼料質量控制安全體系
建立飼料安全技術支持和早期預警系統,明確規定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最大許用值和有毒、有害物質或有毒、有害代謝物在最大允許殘留量,確保產品的安全。
3.4 建立現代化的環境保護標準和設施
現代養殖方法來實現集約化經營、群體大小增加,比傳統育種方式更容易污染環境。因此,必須按照標準現代家禽和動物糞便,浪費。育種場地內必須有環境保護設施,在確保經濟發展同時,也確保環境安全。
參考文獻
[1]范文萍,李雙元.青海省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調查——海南州個案[J].中國經貿導刊,2013(11).
[2]海南:正翻開生態畜牧業發展新篇章[N/OL].青海新聞網,2009-12-22.
[3]粟林.現代畜牧業發展要素淺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6):93-9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