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摘 要:利率市場化在近年來不斷的推進,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從商業銀行利差減少、信貸規模增長放緩、定價和風險管理壓力增大方面闡述了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同時建議從轉變業務方向,增加中間業務,差異化發展找準定位、控制風險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實行改革應對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挑戰;對策
一、利率市場化相關背景
利率市場化, 顧名思義就是將貨幣市場的利率決定權交予市場,在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依據的基礎上,充分結合金融機構和市場對于資金的供需,以貨幣市場為中介的金融市場利率決定機制。
利率市場化是近來年我國金融市場改革中的重要課題,我國的金融市場化程度在不斷的加深,金融市場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國的金融市場化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首先是1996年開始實施的同業拆借利率的市場化,其次是我國債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最后是存貸利率的市場化,在初步實現上下限的管理的基礎上,市場存貸利率的完全上下浮動。從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來看,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路徑是在開放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基礎上,先實現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在貸款利率市場化之后最后實現存款理論的市場化,從而實現完全的利率市場化。
二、利率市場化對于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傳統以存貸業務為主的銀行利差縮小,利潤水平降低
我國金融市場從2004年開始就逐漸走出了金融壓抑的時代,金融利率受市場影響程度提升,但是利率市場化的結果無疑會是利率會出現明顯的上升。存貸款利率的上升不會使銀行利潤增加,反而會出現銀行利差減少。主要是由于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國貸款利率有上限原則,而且當前我國的經濟處于明顯的下行階段,不斷出現的商業銀行又給銀行帶來更嚴重的競爭。這種雙重背景之下,銀行貸款利率上升的期望有限。其次是,我國經濟處于調整期,未來數年經濟流動性會呈現偏緊的態勢,這樣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商業銀行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二)貸款增速放緩,銀行貸款客戶結構變化
由于銀行在存貸業務中的利差減少,因此作為理性經濟主體,商業銀行將有更多的沖動實行放大貸款總量的應對策略,尤其是在高收益、高風險的信貸行為。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前的市場環境處于明顯的下行階段,因此市場主體對于資金的需求就會明顯放緩,而且這樣的市場環境在短期內不會發生明顯的轉變;其次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不斷的降低,企業將不斷尋求新的融資方式,因此對于商業銀行的信貸依賴會降低。
而在銀行的客戶結構方面,傳統情形下,銀行的主要客戶往往是大中型企業,即使與大中型企業的合作存在著議價能力弱的情況,但是較高的利差能夠彌補這一問題。而當前的經濟環境完全不同,與大中型企業之間減低的議價能力驅使更多的商業銀行去接觸中小企業,從而保證其議價能力,獲得跟高的利差,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也將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三)銀行的定價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面臨考驗
銀行在資本市場的定價能力在過去被利率管制所限制,因此不存在定價能力的問題,在固定的銀行利率市場內,銀行可以將資金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項目中去。而在市場化之后,利率的高低將根據市場狀況和客戶的信用度來確定,這就給銀行的定價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中小商業銀行而言。在市場定價方面,商業銀行在人才儲備、制度建設方面都還有較大的差距。
除了銀行的定價能力之外,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是更大的信用風險和更大的流動性風險。市場利率的變化導致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在生存壓力下,為了獲取業務資源,銀行可能會有限度的放寬信貸標準,而這種放寬可能會影響到存貸業務的質量。除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也會在利率市場化后出現,新的投融資主體的不斷出現使得市場資金尤其是居民的儲蓄資金有了更多的選擇,因此市場資金的流動性會增加,這種高度的不確定使得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流動性風險,尤其對于資金背景不雄厚的中小商業銀行而言。
三、商業銀行應該如何面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
(一)將信貸投放向中小企業傾斜
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最主要威脅就是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原本擁有的高利差收入發生了變化,因此中小企業就必須找到替代主體,盡可能的維持高利差的信貸業務。在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中,商業銀行擁有者將強的議價能力,因此與中小企業的信貸合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較高的信貸利差。
(二)加強業務創新,擴大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是銀行的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在以往銀行的收入占比中占比較小,也往往被商業銀行視為雞肋。而隨著銀行生存生態的變化,中間業務的重要性被不斷的挖掘出來。在中間業務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強對于新的金融產品的創新,發揮商業銀行在網點、服務、管理方面的優勢。其次是要加強與企業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銀行所有用的渠道方面的優勢,聯合開發和拓展綜合性的金融產品。
(三)商業銀行應該進行準確的行業定位
與我國很多行業類似,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同性在當前非常嚴重,大大小小的商業銀行都扎堆與幾個核心的業務版塊,往往都沒有發揮出銀行之間的差異性和自身特點。因此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在經濟形勢下行和市場競爭充分激烈的情況下,要準確的對銀行業務進行定位,尤其是對數量上占絕對多數的中小商業銀行而言,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在靈活性和區域方面的優勢,增強金融定制服務的作用,實現銀行業務的差異化。
(四)防范金融風險,提升管理水平
在風險防范方面,要不斷的對銀行自身的金融風險體系進行更新,以期符合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同時完善銀行自身的信貸評級系統,在信貸的審批方面做到規范化和差異化,盡可能的降低授信的風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實施者,銀行管理者和銀行從業者應該從自身做起,時刻將信貸風險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加強員工的風險培訓,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姚余棟,李宏瑾. 中國貨幣政策傳導信貸渠道的經驗研究——總量融資結構的新證據[J].世界經濟,2013.
[2] 劉勝會.美國儲貸協會危機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政策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