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鋼鐵集團公司焦化廠 畢海英 張海芹 戚文娟
淺談創新企業文化建設
安陽鋼鐵集團公司焦化廠畢海英張海芹戚文娟
中圖分類號:D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13-01
企業文化實際就是一個企業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創新力和傳播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蘊含著巨大的潛能,積淀著這個企業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不僅對思想解放起著引領作用,對經濟發展起著先導作用,還對企業和諧起著滋潤作用,對職工進步起著催化作用,是企業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要發展、要進步,硬實力建設(設備、技術等有形資產)和軟實力建設(企業文化等無形資產)缺一不可,就好比汽車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步建設、同步前行才能平穩而快速。所以,創新企業文化建設,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內容創新是企業文化創新的核心,也是企業文化發展的根本。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立足企業職工、立足于生產現狀,積極尋找企業文化內容上的創新方法。首先要積極尋找適合在本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并與各種“指標創優”、“降本增效”、“節能減排”等一系列活動相結合,開展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活動。如在“指標創優”活動中,我們就可以適時將“挑戰先進、爭當第一”的競爭理念融入活動中,積極在企業營造一種濃厚的“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在“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活動中,將“資源有限、潛能無限”的資源理念融入活動中,讓企業職工認識到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增加降本增效的積極性;在職工技術學習和培訓活動中,始終讓“學無止境”的學習理念貫穿活動始末,制定靈活多樣的學習制度,使廣大職工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就能發生一些質的變化;在這里,我們將積極的企業文化因素融入日常的工作中,將一句句深奧的理念變為淺顯易懂的東西,并和自己本職工掛鉤,讓職工在認真工作的同時將洋溢著激情與快樂的文化理念散發出來。如果把一個企業比作一個人,那么企業文化就是這個人的氣質,氣質的高雅與否,決定了企業的感召力和競爭力。
沒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優秀的文化都不能生存、傳播和發展。通過一定的形式,把優秀的企業文化推向市場、推向大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事。比如利用文藝演出,在演出質量和劇目質量上下功夫,讓企業職工群眾喜聞樂見;在“評先創優”活動中,結合本企業文化理念將評選出個人和集體的的先進事跡提煉成一個個小故事,推向廣大職工群眾,使大家耳熟能詳,讓他們變成企業的文化符號,提起他們就能想起這個企業;而在“迎五一、迎七一、迎國慶”等重大節假日來臨時,還可以舉辦“大型游藝賽”、“激情唱響紅七月”、“各類競技友誼賽”等一系列活動,讓企業文化在每個職工心中生根、發芽并開出美麗的鮮花!使職工在娛樂的同時,還接受了團隊意識、技術知識和文化知識等的培養,起到良好效果,大大增添了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致力于在企業文化內容、形式的創新上下功夫,不僅僅滿足于將企業愿景或職工愿景貼到墻上去,變成一個口號或一句空話,而是要踏踏實實做一些具有實踐特色、時段特色并具備企業特色的東西,文化形式只有貼近職工生活,為職工群眾喜聞樂見,也就是說,既要有“陽春白雪”的雅,還要有“下里巴人”的俗,即我們日常說的“雅俗結合”,這樣才能滿足不同職工群體、不同層次的職工文化口味,使我們的企業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從而將車間企業文化做新、做好、做實。
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于內容和形式是否具有獨特魅力,還取決于傳播手段的強弱,當今世界是電子信息時代,報紙、雜志、電視、網絡、手機等傳播媒體覆蓋面廣,還具有快捷高效、影響巨大的優點,它們不僅深刻的影響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還深刻影響我們的思想觀念。所以,我們除了要在傳統的傳播手段上如:報紙、雜志、電視等上下功夫,還要充分利用局域網、互聯網和手機等傳播媒體,宣傳我們的做法、經驗,使我們的文化理念及核心價值觀念眾所周知。如在“安全月”活動中,推出“安全溫馨小提示”短信;在初冬來臨之際,推出了“暖心、暖人”祝福小短信,體現了企業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的特征。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我們要通過報紙、電視、宣傳欄、局域網以及職工口述(當然是自覺自愿的)將我們的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念等廣為流傳,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拓展我們的文化傳播渠道,豐富我們的文化傳播手段,提高文化傳播效率,不斷增強我們廠企業文化的影響力。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經濟發展與文化進步相輔相成,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企業文化已經成了企業之間競爭的利器,企業文化的巨大作用已被許多企業所認識和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做自己的企業文化,并藉此來提高本企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所以,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思維,才能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改革創新,不僅是這個時代的旗幟,也是我們提高企業文化建設實力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