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 趙宏偉
談談白居易《長恨歌》中楊玉環的形象美
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趙宏偉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48-01
楊玉環作為一個禍國殃民的丑的歷史人物,世人皆唾而罵之。然而她在白居易美化了的宮廷愛情悲劇《長恨歌》中,卻是一個玲瓏剔透,完美無缺,外在美和內在美完美結合的美的藝術典型。
從外表看,楊玉環和趙飛燕一樣,是人們公認的“傾城傾國”之美女,在白居易筆下更無例外。“天生麗質難自棄”,從全身角度描述了她出落非凡,天生的美麗的姿質光彩照人,令人稱羨,就是她自己也“難自棄”。不少人認為“難自棄”乃畫龍點睛之筆,成功地發掘了楊玉環“恃色而驕的心理”。但我以為不甘心埋沒自棄“天生麗質”也不為過,有誰愿在自己本來很漂亮的臉蛋上涂沫臟物而使之變丑昵?其實,從詩語上也看不出“恃色而驕”的心理。評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宜受歷史真人的局限,因為他已是在作家、詩人頭腦中“打過轉”的東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前句寫她回頭微微一笑,便生出百般嫵媚,眸能傳情,令人心動;后句用襯托手法極寫她的美貌壓倒群芳,絕世超群。歷來“重色”求“傾國”的唐玄宗選楊為妃就順理成章了。“溫泉水滑洗凝脂”寫她皮膚潔白細嫩,滑膩可感。“云鬢花顏金步搖”寫她有烏云般的頭發,鮮花般的容貌,鬢邊戴著金的首飾一步一搖,雍容華美,楚楚動人。唐玄宗讓她“侍宴”、“侍夜”是自然的事了。“玉樓宴罷醉和春”寫楊玉環在玉樓酒宴之后,醉態更加嬌艷動人,可說是無時無刻都讓唐玄宗心醉。于是出現“君王不早朝”、“三千寵愛在一身”,乃至“姊妹弟兄皆列土”楊家權傾天下的結果,造成“安史之亂”。對此,有人譴責楊玉環“以色邀寵”、“恃色爭寵”等等。筆者認為似有不妥。責任不在楊玉環,而在于唐玄宗沉緬女色,濫賜恩寵,“愛屋及烏”罷了。掩卷而思,一個你曾見過的最美的美人就活脫脫站在你面前,讓你唏噓不止。她死后成仙,美貌不減當年。“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寫她長袖飄揚,風姿綽約,猶如當年跳霓裳羽衣舞時一樣美麗。“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寫她的美麗好像春天帶著雨滴的白色的梨花,美中透著悲涼,但依舊“含情凝睇”眉目傳神,不論是天上還是人間的楊玉環,都是外表美的極致。
楊玉環對唐玄宗的愛情忠貞不渝,心靈美極。“侍浴”、“侍夜”、“侍宴”等是她生前對唐玄宗愛的奉獻,臨死時對唐玄宗仍是情意纏綿,不忍離開自己心愛的人,詩人寫道:“宛轉蛾眉馬前死。”她死后成仙,凡心不改,仍惦記著長安。身居仙境,聽到漢朝使者到來,她“九華帳里夢魂驚”,心情如此激動,充分表現了她雖處人世之外的仙境,但心仍與李隆基連在一起。“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細致地刻畫了她無比激動的心緒。一聽到天子使者來了,迅速地攬衣、起床,云鬢半偏,來不及整妝就匆匆忙忙地出來迎接。楊玉環一連串的動作是何等的利索,她再也不是當年“侍兒扶起嬌無力”的貴妃了,這表現出她想得知心上人的消息的急切心情。看到漢使,通過對往事的回顧,使她更加情深意重:“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自從那一次和君王分別,生和死兩下茫茫,不能見面也難通音訊。從前在宮中與君王的種種恩愛,到如今早已經一一斷絕。我獨自在蓬萊宮中,度著悠長的歲月。楊玉環與唐玄宗的無限思念之情可想而知。為表心跡,“唯將舊物表深情,鈿盒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盒一扇,釵擘黃金盒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她只有將過去的舊物寄去來表達自己的一往深情。使者就要離開了,她重申當年七月七日在長生殿中發出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些不能不使人感到楊玉環是一個美麗善良,對愛情極為真摯忠誠的女性形象,已不再是歷史上禍國殃民的妃子了。
從以上分析可知,白居易既寫出了楊玉環外表的美麗,又顯示了她內心世界之美。她不愧為一個令人艷羨的玉美人,愛情專一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