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莉莉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保定)
生態環境保護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
□文/王莉莉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河北·保定)
[提要]空氣污染困擾著京津冀地區的發展,處在區域中心的保定在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轉移過程中必須把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放在首位,堅定“綠色、循環、低碳、高端”發展的基本方向,為京津地區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主動吸引其落戶保定,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在此基礎上帶動區域城鄉經濟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創新
收錄日期:2015年4月30日
2015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明確,到2017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要取得明顯進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對接協作三個重點領域,要集中力量先行啟動并率先突破。其中把生態環境保護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這也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事實上,京津冀區域的生態環境不容樂觀,幾年來一直處于霧霾的籠罩下。2015年國家環保部發布第一季度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結果顯示,保定在空氣質量狀況較差排列居榜首,這已經是自2014年11月起已連續5月成為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污染比較嚴重。針對空氣質量,保定市聘請國家“千人計劃”PM2.5特別防治小組的專家團隊和氣象方面的專家認真分析了大氣污染的成因,從污染排放的角度看,主要有如下幾方面:一是煤煙污染仍很嚴重;二是機動車尾氣加劇空氣污染;三是揚塵污染控制水平低;四是西部山區采石及加工石子、石灰、石粉等企業揚塵污染嚴重。從氣象條件和地理狀況來看,受太行山屏障作用,風速小影響污染物擴散;靜穩天氣較多;地面輻合線造成污染濃度二次放大。這些大氣污染威脅著京津冀地區人民的健康生活和正常生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對保定未來融入一體化建設中極為不利。
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2015年又將是京津冀發展的“大躍進”時期,無論是中央還是京津冀三地,都將會有“大動作”。2015年保定市應該冷靜下來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保定市閆立英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協同發展中,保定的定位是服務北京”??梢钥闯龉俜綄Ρ6ㄔ诰┙蚣絽f同發展中的一個明確定位。但是,我們不能為了服務北京,不加甄別就接受北京所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保定市,這將加劇地區的污染,進入惡性循環,最終破壞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融入京津冀的協同發展。
(一)開展區域生態建設。區域生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標本兼治,區域統籌持續推進。下一步北京將繼續實施環首都國家工業體系建設等一系列區域生態建設工程,建立和完善區域生態的補償機制等長效制度,與周邊地區同向發力治理和建設區域生態。在河北環京四設區市中,張家口、承德二市已經被明確定位為首都的生態功能區。相比之下,作為常住人口超千萬的大市,保定更加具備在產業上同京津對話的空間。但要最大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和空氣污染。首先是解決煤質問題。市政府已經表態決定拿出專項資金,把市區各個城中村和郊區村的家庭取暖用燃煤更換為潔凈型煤,換出的劣質煤給有煙氣凈化設施的熱電廠用;其次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查治污設施運行、查煤場煤質、查燃煤散燒更換節能環保爐具和潔凈型煤、查小礦山和土小企業關停、查機動車燃油品質、查黃標車限行、查渣土運輸車遺撒揚塵、查道路及工地揚塵、查餐飲油煙、查燃放鞭炮和秸稈焚燒。必要時對鍋爐實行限負荷運行、對機動車實施限號,從而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開展拉網式的、持續性的檢查監管,盡最大努力減緩污染狀況。此外,由于我市西部緊鄰太行山麓,要抓好重點造林工程,打造生態屏障。按照“增林擴綠、林果并重、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總體要求,重點抓好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造西部山區生態屏障,增加京津地區綠量。這樣以來,保定協作治理大氣污染,為生產和生活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健康宜居城市,保定市才能吸引京津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的轉移。
(二)引入高新技術創新產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治理保定的大氣污染需要依靠科技。盡管河北省有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但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卻沒能“近水樓臺先得月”。北京技術成果轉化到江浙和珠三角的占50%,而轉化到河北的僅為1%左右。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創新驅動,核心是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今后工作中,京津冀三地在抓好產業轉移與承接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加強三地產業連接,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作為產學研深度合作的創新體,是實現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最有效形式。目前,北京共有技術創新聯盟150多家,而河北省僅有19家,這遠遠滿足不了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需要。保定必須利用區位、教育資源等優勢,做好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同時用創新科技助力保定中小企業的發展。2014年保定市成立了光電網、新能源應急產業和第三代半導體三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5年保定還將圍繞光伏發電、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通訊制造與服務、中藥現代化等重點優勢領域,再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通過這種方式,讓保定利用好京津的科技、信息、人才、市場等各種資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保定按照“5+2+ 5”路線圖(即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等5個主導產業、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等2個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等5個其他優勢產業)強勢推進,把本市產業體系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版圖??梢钥紤]保定涿州科技園或保定白洋淀科技城可以承接北京高科技產業等。目前,我市也在積極與京津地區展開合作。在2015年4月,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工學院副院長王茤祥來到保定,就合作的細節與保定市有關部門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在保定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基地以及綜合性成果轉化基地;同時,設立保定分院,創辦一家投資公司,利用其自身全球化科技平臺優勢,與保定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及合作,共同建設新型對接平臺。保定市應該積極出臺優惠措施,從而鼓勵類似的產業對接。
(三)構建保定的旅游格局。目前,河北省啟動了2015京津冀游客河北名鎮名村游系列活動,合理適度發展旅游業,帶動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保定是歷史文化名城,以深厚文化底蘊凝聚城市的力量,具有較高城市品位。桃園三結義故址、易縣清西陵、直隸總督衙門、蓮池書院等歷史遺址,軍校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狼牙山五壯士、安新白洋淀等戰斗事跡享譽全國。孫犁、梁斌、劉流、蘇叔陽,鐵凝、談歌等文化學者為保定文化發展做出杰出貢獻,這些都可以成為打造保定的旅游特色的支柱。此外,保定雖然離北京近,卻有很多貧困縣,這些貧困縣大都在太行山東麓,位于市區的中西部山區和淺山區。這里也有淶水、淶源、易縣、唐縣等有著張家口和承德所沒有的山水林業資源,例如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王氏莊園、天生橋、白洋淀等旅游景點,我們可以依托京津,打造周末休閑旅游地帶。主要思路是:保護開發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生態療養等服務業,積極開展林下經濟,突出發展森林食品、森林藥材花卉、生物質能源、森林碳匯等新興產業;在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振興旅游產業,逐步減少采石場等污染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富民步伐;加快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增設旅游標志牌、衛生間、游客中心,規范農家樂服務,方便京津冀地區游客自駕游。這樣以來,用生態旅游產業帶動城鄉綠色經濟的發展,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發展經濟,一舉兩得。這也符合構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
綜上,保定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結合區位優勢,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堅定“綠色、循環、低碳、高端”產業升級的基本方向,這樣才能吸引京津地區高新技術產業主動轉移,帶動保定城鄉的協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娜,劉政永.保定對接京津產業轉移策略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
[2]鄧芳寧.“京津冀一體化”與“開放興保”戰略的契合.經營管理者,2015.6.
2014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青年課題(項目編號:2014Q 056)
F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