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森態(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山供電局,廣東中山528400)
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策略研究
曾森態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山供電局,廣東中山528400)
摘要:線損管理是供電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在當前的供電企業線損管理當中,還存在著諸如重視不夠、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問題,降低了線損管理的效率,增加了供電企業線損率和運營成本,給供電企業良好發展帶來了妨礙。本文就在對這些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線損管理策略,以提高供電企業線損管理水平。
關鍵詞:供電企業;線損管理;加強策略
線損率是供電企業的重要技術經濟指標,是指電能在輸送過程中,受電網結構、分配方式等因素影響發生的能量損失,主要包括理論線損、管理線損和定額線損幾種。而線損率高低的直接關系到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加強對線損的管理,降低線損率,是供電企業的重點工作內容。
1.1對線損管理重視不足
近些年來,供電企業對經濟效益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相繼加強了對線損管理的控制,但是就整體而言,依然有許多供電企業沒有對線損管理的重視不足,這點在非主管部門體現尤為明顯。線損管理并不僅僅是直接主管部門的事情,與規劃、基建、調度和營銷等多個部門也有著密切聯系,但在實際管理當中,規劃、基建等非主管部門通常只注重完成自身工作任務,對于線損管理沒有給予相應的支持,給供電企業線損管理造成了一定妨礙。
1.2線損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是線損管理的依據。在當前供電企業線損管理中,有許多管理人員依然奉行傳統、陳舊的線損管理觀念和制度,整個線損管理工作沒有明確的管理目標和責任規劃,導致相關管理人員之間權責不夠清晰,生產、調度和營銷等各個部門之間工作較為混亂,信息交流存在著滯后和失真,導致許多線損管理工作無法得到有效執行,一些問題難以被及時解決,進而增加了供電企業線損率,降低了線損管理效率。
1.3電網結構設計不科學
電網結構設計的不科學主要體現為:首先,電網各相之間負荷的不協調,會導致三相間的電流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大,從而引起過高線損;其次,負荷容量與變壓器容量之間不協調,兩者之間存在的較大差異,會形成不平衡的配負,增加了電網線損;第三,供電線路的半徑長度設計不合理,許多供電線路半徑過程,使得電能在線路傳輸過程中發生大量損耗,給線損管理增加了困難。
1.4電力營銷管理存在缺陷
電力作為一種商品,電力營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電力計量水平較低,其原因主要有:(1)電力計量工作人員專業水平較低,不具備相應的計量知識。(2)電力計量人員工作態度問題,由于電力計量的工作量大、范圍廣,許多工作人員在計量過程中存在著不嚴謹、不認真的問題[1]。
2.1完善線損管理體制
制定相應的線損管理體制,主要包括線損管理的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保證體系。其中,技術體系主要是通過無功補償、電網負荷調整等技術手段來解決供電企業中存在的不合理線損;管理體系主要是通過制定管理指標、設置管理組織、分析線損波動等措施,來實現對線損宏觀層面的管理和控制。
通過完善的管理體制,可以對電網的線損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管理,實現了線損管理手段的多樣化,對于不同的線損問題都能夠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對于線損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
健全線損管理制度,對當前供電企業線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加強供電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建立統一的電力信息網絡平臺,保證電力信息傳遞的及時、全面、完整,實現供電企業內部信息的共享,使各個部門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線損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保證線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制定合理的定額線損,做好線損統計工作,每周、每月進行線損分析,通過指標控制的方式,實現線損率降低。
2.2做好電網結構的設計工作
對于當前結構不合理的電網進行適當改造,結合電網運行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電網的路線、電源和負荷中心等,并按照實際需求對電網的電壓等級進行修改,通過新式電器設備和電力科技等措施的結合運用,來提高電網運行的效率,最大程度的避免各項技術損耗的發生,從而達到降低線損的目標[2]。
在設計新的電網時,要遵守節能、多布點、短半徑、小容量的原則,盡可能地選用節能的新型變壓器,將其設置在負荷中心,實現降低線損的目的。
是重視配網中客戶端的無功補償裝置的規劃和管理,對公用變壓器變臺區,按公變臺區容量確定裝設電容器容量,實現無功補償就地補償,減少由于在輸送電力過程中電力線路消耗的無功功率引起有功損耗。屬專變客戶的無功補償,則嚴格按照規程規定審核客戶受電工程設計的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專變投運后的無功補償情況的檢查等。
2.3加強電力營銷的管理
做好電力營銷的精細化管理,實行抄表與管理的雙軌制度,加強對線損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及線損管理知識教育,提高線損管理人員整體管理水平;同時,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實現線損管理的責任到崗、到人。
做好對電量、電價和電費的核算管理,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核算工作的準確性,有效保證供電企業的經濟收入,防止核算不正確造成的線損損失。
加強對線損的動態監測,利用計量自動化系統的監測功能,實時監測線路、公變臺區和客戶的電流、電壓、功率因數等運行情況,按照日監控、周發布、月總結的方式,及時跟蹤異常情況,查找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消除造成線損異常的因素。
線損管理對于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重要影響,提高線損管理的水平,是供電企業自身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針對當前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供電企業應該從管理體制、管理制度、電網設計和營銷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保證線損管理的準確性,促進供電企業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海軍.淺析縣級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2013(12):118+120.
[2]孫繼軍,穆亞瓊,武冬剛.淺談供電企業的線損管理策略[J].無線互聯科技,2012(08):188.
作者簡介:曾森態(1970-),男,廣東化州人,研究方向:用電管理與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