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蘋
【摘要】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需要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與精神內涵,這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發展,同時對于社會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社會結構也就隨之發生著變化,在價值取向方面也就呈現出了一種復雜化與多元化。因此,需要弘揚樹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大學生實現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本文首先分析大學生人物素質培養的意義,進而針對現今的高?,F狀來對人文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人文素質 意義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36-01
1.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
作為大學生培養中的重要素質,人文素質的培養是為了轉變傳統的專項化的培養方式,最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1.1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教育目標上的要求
人文課程的設立并不只是為了實現學生知識面上的拓展,同時與高校的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關聯。人文素質培養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需要滲透出一種教育上的理念,其與高校在教育目標和高校的學校特色相契合,讓學生能夠在人文課程的學習中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重要責任。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加注重思想文化等素質的提高,通過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配合來實現人才質量的不斷提高??偟膩碚f,高校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創造性精神的,同時還能夠明確自身所肩負的重要責任,通過寬容與合作精神的形成,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1.2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對于其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人文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認知情感以及意志等方賣弄能夠和諧而健康的發展,同時還能夠實現其自我感悟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的提高。人文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其精神境界上的生活,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茖W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促進了人類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同時,還使得人性上受到了束縛,并且道德精神方面也存在負面消極的影響。高校在進行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培養的同時,只是憑借專業性的課程卻很難實現,還需要通過與人文課程的配合,在知識結構完善的同時,實現事業的開拓,最終培養起堅強的意志品質、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強大的人際協調能力。
2.現今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1人文學術上的危機影響了學生的政治意識
人文學術上的危機實際上是一種價值觀念上的危機,從深層意義上看,其是人文精神上的失落。從我國現代的歷程發展來看,其從精神上的滿足到現今的實用性的滿足的轉變,在認知上存在著非常大的沖突。改革開放是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就使得高等教育上出現了經濟上的規律與教育上的規律混為一談的現象,這就導致教育的過程中傳達了一種功利主義的意識,很多的大學生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經濟效益來進行衡量,與政治沒有關系,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注重經濟、法律等社會性學科的學習,而文學、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卻很少問津,這就使得其缺乏堅定的政治方向,進而導致缺乏積極的人生觀念。
2.2落后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與擇業觀
受到傳統的選擇式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使得高校在進行人才的選擇過程中,更加愛注重一定的社會階級、一定的社會行業中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大部分的高校在非常長的時間之內,都施行該種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這種功利式的教育使得教育中更加的注重其專業性的教育,進而對于其人文素質培養方面有所疏忽,導致很多學生缺乏理想和信念,只是進行單方面的索取但是卻從來不講求風險,盲目的進行金錢以及物質上的享受。同時還導致了畢業生產生眼高手低的現象,工作中缺乏責任心,工作責任心不強,怕苦怕累。
3.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對策分析
3.1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在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認識到其具有的重要戰略地位,能夠更加積極的面對來自現實和歷史上的挑戰,相關的教育工作人員能夠理性的認識到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緊迫性以及重要性,進而實現其教育觀念上的轉變。教育工作人員需要有勇氣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觀點,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來實現人才在綜合素質上的全面性提高。教育工作人員需要結合過去的教育經驗,在兼顧自然科學教育的同時,實現人文科學與管理科學的協調發展,同時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各個學科之間存在的交叉與滲透,結合社會的發展來實現現實問題的解決,最終實現責任感和意志力的培養,培養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2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培養目標的調整
從目前高校的教育來看,其主要實行的是專業性的教育,但是由于在進行專業的教育過程中,出現專業面狹窄的現象,這就使得整個教育呈現出了一種功利化與職業化,這樣就使得學生在認知上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觀念,也就是學好本專業的知識才能夠有出路,這就對于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課程存在著厭學和敷衍的現象,這就使得人文學科的課程教學效果十分的不理想。這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目標的培養來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后,中國的教育經歷了巨大的改革與發展,這就需要把握專業性教育與大學生人物素質培養之間的重要作用以及辯證關系,進而實現其教育價值觀和教育功能、內容等的高度統一,保證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能夠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內涵和人文修養,最終實現社會適應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培敏,劉文煥,王亞坤.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06.(2).
[2]王學軍,齊亞紅.試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