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瓊
摘要:民航空管的核心任務就是確保飛行安全,這也是民航事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本文就我國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進行探討,并對民航空管運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出闡述,為我國民航空管行業方便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關鍵詞:民航空管;危險源識別;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V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民航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我國的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尚未完善,安全管理水平還較落后,致使飛行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民航空管運行中,為了不斷提高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應該加強對民航安全的影響因素的了解,以及對危險源的識別方法的掌握,建立一套科學、安全的適應我國民航發展的民航安全管理體系,以確保飛行安全。
1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
1.1民航中的危險源分類
在民用航空領域,將危險源定義為:能夠影響飛行安全,直接導致損失,或者降低制定功能能力的一種狀態或者情形,主要包括技術危險源,經濟危險源,自然危險源。其中技術危險源包括硬件和軟件故障、燃油、風壓、水壓以及事故報警等;經濟危險源主要包括經濟發展形式變動、設備成本變化以及材料成本波動等;自然危險源主要包括暴風雷雨、地震、不利飛行地理條件、能見度等。這三類在民航空管運行中都會存在的危險源,在民航安全管理中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其中應該得到高度重視的就是技術危險源,技術危險源直接關系著航空運行安全問題。
1.2危險源識別步驟
國際民航組織提供了危險源分析的三個步驟:第一步:識別一般危險源,即是對安全問題的側重點進行識別。在這一步開始前必須明確崗位自身自身狀況和所處的狀態,也就是要先進行差距分析、系統描述;第二步:將危險源分成特定危險,或者一般危險的構成要素,這就是對構成危險源的因素進行分析。對于每一個特定危險都有可能存在獨特的誘發因素,使得這些特定的危險在本質上各不相同;第三步:將特定危險和可能誘發的后果聯系在一起,可能誘發的后果包括具體的時間或結果,并且對其后果進行評定。
在進行危險源識別的時候,其對系統的描述包括該系統的用途、系統的工作狀態、系統的功能、系統的運行環境以及系統的邊界與外部的接口等。由于系統功能的喪失或降低造成的安全后果,與系統所處的運行環境緊密相聯,所以在對系統運行環境進行描述時要將一切可能影響航空安全的因素都進行描述。比如,天氣狀況和機場設施,空中與地面的交通情況等,另外,環境描述的時候還要包括導航設備故障、通信報警故障等應急程序以及其他非正常運行。在系統描述中,還要對影響系統描述過程的因素進行從分考慮,比如像空管設備和航空器、人員、管理體制以及環境條件等都要進行充分的考慮。差距分析工作,要根據國際民航組織安全管理體系中的四個重要構成部分以及十二個要素形成的檢查單進行對照,從而確定管理系統中的已經存在的和沒有存在的部分和要素,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改進或補充。
2民航空管運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識別到危險源可能帶來的安全后果后,空管安全管理相關管理人員應該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將安全作為核心目標,制定一套全面系統的安全管理體系,并且從整體上把握民航空管運行安全管理工作的規律,將安全管理體制不斷的規范化、標準化。
建立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在民航空管運行中,空管部門根據對航空器運行數據、事故數據、航空運輸監督以及交通對話信息等的收集分析、處理和共享,對安全信息的報告分析以及處理的體系能夠進行完善,制定報告相關的管理政策、實施策略,對安全信息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收集和分析,進而能夠準確發出適航指令,實時掌握航空飛行變化趨勢以及活動量,效避免航空安全事故的發生,達到民航空管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管理目標。
創新安全管理理念的,健全安全責任制。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理念的創新,是為了提高空管人員的責任感,將安全管理理念落實到空管人員的實際工作中去,讓空管人員提高空管管理制度意識。將安全責任制落實到空管人員的具體部門、具體崗位以及具體的人員中去,對于每一個工作崗位都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對每一個工作階層都要提出嚴格的安全要求,做好及時的防范工作。對空管人員要加強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培訓,建設綜合素質高、專業素質強的空管隊伍,確保航空飛行安全。
制定完善的事故預防措施以及應急救援措施。在民航空管運行中,為了從源頭上治理不安全因素,就要將事前預防與事后的解決方法有效結合起來,當然還需要成立事故調查結構,頒布航空飛行事故的調查規定,建立一個健全的民航空管運行的事故調查體制,在飛行事故發生后,由民航空管部門帶領展開有序的安全事故調查工作。
3總結
綜上所述,在民航空管運行中,識別運行中的危險源以及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這擔負著保障航空器安全穩定以及高效的運行責任,為了避免飛行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提高民航空管安全管理水平,民航管理部門應當以現代管理理念為基準,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能適應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的有目的性、戰略性和適應性的安全管理體系,實現民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霖.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傳播,2014,(1):54-54,53.
[2]花迎春,鄒葆華,田玲玲等.航空維修系統危險源識別和風險分析方法[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9(3):104-107.
[3]廖微.民航空管運行中危險源的識別與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5,(2):22-22.
[4]孫殿閣,孫佳,蔣仲安等.面向對象思想在民用機場危險源辨識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3):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