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東明 高慶勇 彭國強
摘 要: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學生管理工作中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與對策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社團活動開展頻度低,活動場地器材嚴重不足;多數體育社團無制度、無章程,活動開展隨意性大。提出要支持和引導學生體育社團組織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建立社團指導教師工作考核制度等建議。
關鍵詞:學生管理 體育社團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行是推進學生成長的重要環節。大學生體育社團在學生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學生社團是由大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的學生組織。隨著國家對職業院校發展的重視,如何在新形勢下發揮學生管理的功能,開展好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為高職院校培養身心健全的高素質人才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研究體育社團在高職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索高職學生管理的合理路徑,以期發揮好體育社團的作用,為學生管理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規劃課題的理論框架下構思。研究中選取科教城部分體育社團為研究對象,采取了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設計了《學生體育社團管理現狀調查問卷》,分為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采用分層抽樣方法,共計調查學生879人,調查社團91個。
2 學生管理工作中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
2.1 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現狀
調查可知,高校體育社團無論對學生個人還是對學校、對社會來說都具有重要作用,對學生個人來說,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以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達到健身、教育及社會適應的目的;對學校來說,通過體育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提升了學校影響力;對學校體育來說,可以擴大學校體育人口,推進高校體育改革,加速學校體育的社會化進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體育社團組織稱為高校體育教學的載體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第二課堂”。
2.2 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規模
在大學生管理過程中必須要發揮好體育社團的作用,近年來學生體育社團的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多,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體育社團的年增加率在21%左右,隨著社會發展,尤其是一些益智類和健美、休閑類社團不斷增多,如交誼舞、羽毛球、休閑與健美等社團組織,一些社團的人數超過了幾百人,這些大型體育社團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很高的帶動作用。
2.3 學生體育社團的人員構成
通過對科教城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的調查發現,目前高職體育社團組織的人員構成程多樣性,一些打球類社團如籃球、足球、排球等男生占到了72%以上,一些休閑類社團如健美操、交誼舞、瑜伽等協會組織的女生占到了67%以上。在年級構成方面,發現大一學生參與社團組織的人數最多,占到了總數的57%,大二學生居次,占到了28%,大三、大四學生參與社團的人數較少,這可以說明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大一與大二學生是活躍團體,必須加強對新生的管理力度。
2.4 社團活動頻度與時間
體育社團每月開展3次活動的較多,總體上社團活動開展的頻度較低,大學生體育社團活動開展次數較少,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傮w來看,多數體育社團的活動頻次低,活動時間長,活動時間段較集中,安排不合理,這可能由于近年高校不斷擴招后,體育設施資源緊張,并且各類社團的數量不斷增多,導致生均體育場地面積偏低,而且一些場地的利用效率較低,一些社團為保證活動的開展,只得按次排隊或減少活動頻次,延長每次活動的時間。
2.5 活動場地器材
學生社團活動使用的場地主要運用校內免費的場所,如田徑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地等。調查發現學生租借校外場地的社團較少,占到了社團總數的32%,多數社團囿于經費不足,不能對場地器材進行合理購置。另外學生參與社團的志愿性服務方式所占比率較小。學生對社團活動的滿意度較低,多數學生對社團都意見重重,這可能與學生社團的活動內容形式單調、社團的物質資源匱乏、體育社團種類單一 及社團的組織理念較差等因素有關。
2.6 體育社團組織管理狀況
近年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外部管理部門主要是學校團委,并且外部管理主要集中在了兩種模式,一類是由校團委下設的校社團聯合會、校體育社團分化、校體育單項協會,占到了總數的34%,另一類是校團委下設的校學生會、校學生會體育部,占到了總數的25.1%,還有的高校涉及校體育單項協會的分管,多數體育社團沒有成文的制定條例。
2.7 體育社團發展的影響因素
制約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外部因素多種多樣,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和學校不夠重視、科學定位不準認同社團數超過30個外其他方面的分布較均勻,這說明各因素都是制約社團發展的通病,社團間差異較小。影響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內部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學生認同率較高的主要集中在了經費不足、會費偏高,成員流動性大、穩定性差等方面。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大學生體育社團種類和新興社團數量不斷增多;社團人員中男生居多,學生年級分布差距較大,大一、大二年級參與人數最多;學生社團管理人員不足。 (2)社團活動內容多是組織鍛煉、組隊參賽、培訓、指導和自由活動;活動競賽參與方式多是組隊參賽和組織學生觀看比賽;活動開展頻度多是一周一次,活動場地器材嚴重不足,校內的免費場所利用最多。
3.2 建議
(1)明確大學生體育社團對學生管理的促進作用。提高學校領導對素質教育和學生體質重要性的認識;加大校領導對體育社團活動的支持力度,使校領導加大對社團活動的投入。 (2)要支持和引導學生體育社團組織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要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要建立社團指導教師工作考核制度,對工作成績優秀的指導教師進行獎勵。
參考文獻
[1] 趙文杰,姚武,王文勝,等.大學生體育社團課程化管理的實踐與研究[J].體育科研,2004(6):69.
[2] 彭巧胤.高校學生社團活動課程化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6).
[3] 李毅昂. 社會轉型期高校學生社團的變革和發展[J].改革與戰略,200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