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丹 梁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在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融資租賃是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向企業提供融通的資金,能夠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好處。本文主要介紹融資租賃對中小企業的總體優勢,并對限制我國發展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我國發展融資租賃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優勢;限制因素;對策
融資租賃的開始是1952年5月美國加州的美國租賃公司的成立。我國的融資租賃業務較之西方國家,起步是比較晚的。但是在我國,融資租賃的法律框架已經有所具備,如:《合同法》規定了融資租賃業務的基本交易規則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中規定了,融資租賃交易當事人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
1 融資租賃概念
融資租賃在不同的國家發展狀況不同,因而對其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對融資租賃作出的定義為,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將實質上屬于資產所有權上的一切風險和報酬轉移給承租人,并在租賃期結束時,可將名義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的一種租賃方式”;根據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中的定義,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所有權最終可能轉移,也可能不轉移”。
2 中小企業發展融資租賃的優勢分析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融資租賃在現今社會的發展中,有著獨特的功能。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融資租賃的獨特優勢,更好地發揮其在國民經濟的作用,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1)加速折舊和減輕稅負的優勢
加速折舊和減輕稅負作為融資租賃的主要功能優勢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承租人而言,其經營活動中以支付租金的形式直接沖減當期利潤,可以減少稅基,因而減少了應納稅額。企業在簽訂融資租賃合同時,合同里未含期滿時有優先購買選擇權,則對于融資租賃設備的改良支出可以計入該資產的價值中,并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進行攤銷。若固定資產折舊的年限長于該設備的租期,租賃就會產生類似加速折舊的作用,加快了攤銷,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就出租人而言,其將租金分攤到多個納稅年度,從而產生遞延納稅的好處,也降低了出租企業整體的稅負。
(2)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優勢
在融資過程中,融資方基于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慮,往往希望獲取被融資方的債務、經營狀況等信息,以消除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若被融資方在融資過程中,隱瞞了對其融資的不利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而融資租賃模式,能有效緩解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首先,在融資租賃的過程中,出租人對承租人的債務、經營狀況信息的獲取意愿不高。其次,在交易過程中,融資租賃合同對租金和期限的要求比較有彈性。
(3)推動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優勢
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技術,加快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則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承租人無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設備,減少了租金的占用,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其次,中小企業可以避免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
3 限制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發展的因素分析
雖然融資租賃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諸多優勢和好處,但是就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融資租賃的發展面臨諸多的困難和問題,受到許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沒有發揮出其自身的優勢。
3.1 企業自身的因素
(1)承租方因素。融資租賃觀念淡薄,很多中小企業認為應該先擁有資產,再進行使用,同時“租不如買好”的觀念根深蒂固,一味的強調資產的所有權而忽視使用權。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國對融資租賃的宣傳不夠,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對融資租賃的認識不足,大多數企業的認識都只停留于表面,因而也不能充分發揮融資租賃在融資過程中的優勢;中小企業的信用度較低,我國中小企業由于長期處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經營模式中,自身的信用意識不高,因而對定期交付租金等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融資租賃在中小企業中不能更好地發展。
(2)出租方因素。首先,融資租賃公司業務單一、規模小,資金力量薄弱。其次,對自身開展的融資租賃業務的宣傳力度不夠。
3.2 外部環境因素
3.2.1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20世紀80年代融資租賃被引入我國后,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對其進行相關的保護。比如,1999年9月我國頒布的新《合同法》規定了融資租賃業務的基本交易規則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2001年1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中規定了,融資租賃交易當事人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雖然看上去有許多法律制度對融資租賃進行相關的保護,但是目前我國仍然沒有專門的“融資租賃法”。
3.2.2政府政策支持的缺乏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西方的發達國家政府頒布的相關政策,如:租金補貼、稅收優惠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關從業者的積極性。而我國政府在稅收、信貸、保險等方面出臺的政策使得相關從業者得不到很明顯的實惠,嚴重影響了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3.2.3市場相關配套機制的不健全
市場準入機制的限制。我國的融資租賃企業絕大多數為商務部批準的外商投資的融資租賃公司,國內試點的融資租賃公司僅占融資租賃公司總數的20%。監管力度不足。融資租賃業在我國的發展并不順利,由于某些原因,出現多頭管理的局面。金融租賃公司由銀監會負責批準成立并由其監管;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負責批準成立并由其監管;內資租賃公司也由商務部負責批準成立并由其監管。
4發展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政策建議
(1) 從承租方來說,轉變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觀念意識, 同時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度。中小企業應該轉變自己的融資理念,重視固定資產的使用權,這樣既可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也能降低企業可能存在的融資風險。同時也應認識到企業自身的信用度是企業的形象標識,必須提高自我信用程度。
(2)從出租房角度出發,要改變融資租賃公司單一的業務模式,提高規模,改善資金薄弱狀況;加強融資租賃業務的宣傳力度,利用電視、網絡等媒介對融資租賃的理念、優勢進行宣傳;加強專業的人才培養,比如借鑒西方優秀的經驗模式,開展各種培訓項目,甚至,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對融資租賃專業人才的培養下發一定的補助,全方位的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
(3)完善法律制度。我們可以借鑒外國優秀的法律制度,結合自身的發展環境,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對融資租賃相關的關系人,即承租人、出租人、設備供貨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規定,使融資租賃的法律制度在實務操作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促進整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國勇.融資租賃法律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6
[2]唐國君.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1
[3]路旸.融資租賃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比較優勢——基于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2
[4]稅收籌劃[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1
[5]何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問題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