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蘭
【摘 要】
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為小學作文教學進行減負、提質和增效。首先,教師應該優(yōu)化作文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其次,教師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最后,教師還應該采取開放式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作文 減負 提質 增效
對于傳統(tǒng)小學作文教學而言,教師往往需要向學生講述作文的題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往往十分空洞,缺乏可讀性。原因之一就是,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掌握的詞匯不夠,使得他們在寫作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此外,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另外為了應試的需要,教師往往舍本逐末,忽略了小學生作文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根據(jù)新課改的需要以及小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對小學作文教學進行減負、提質和增效的安排,從而改變小學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語言應用能力。以下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小學作文教學的減負、提質和增效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對小學作文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優(yōu)化作文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顧著自己授課,而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不僅需要在課下準備很多授課內容,而且備課過程相當繁瑣,同時還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產(chǎn)生厭煩心理,影響到作文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缺乏應有的交流,會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降低,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效率。很顯然,針對這一情況,語文教師應該優(yōu)化作文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和學生展開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作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向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機會,鼓勵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給小學作文教學進行減負和增效。
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組第八課“學會合作”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后,讓學生根據(jù)材料進行作文練習。作文題為:“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召開拔河比賽,你們班在比賽時你不小心滑倒了,導致你們班在第一回合比賽中失敗了。你本來以為班里的同學會埋怨你,但是相反他們卻對你進行了鼓勵,結果你們贏得了最后的勝利。根據(jù)題目要求寫一篇5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他們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培養(yǎng)他們在寫作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主動對作文題目加以分析,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而對他們在寫作中的真情實感卻不太關注。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走進一個極大的誤區(qū),讓他們以為只要自己的文字表達沒有問題就行,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運用華而不實的語言,而忽略了真情實感。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接觸和社會實際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寫作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夠使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寫作訓練,從而改變以往一碰到作文題就不知如何著手寫作的窘境。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減輕作文教學中師生的負擔,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組第九課“他得的紅圈圈最多”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相應的作文題材進行作文練習。作文題目要求為:“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曾經(jīng)給予別人幫助,同樣也曾接受別人幫助,你能談談其中令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經(jīng)歷嗎?請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題目自擬。”教師讓學生在寫作時主動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以使他們在寫作中感到有內容可以寫。這樣可以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的作文不再顯得華而不實,從而為作文教學減負。
三、采取開放式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限制了學生的思考方向。當學生看到作文題目時,教師就會讓對該題目進行定性,對學生的作文方向加以規(guī)定和限制。很顯然,這會大大束縛學生的思維。相比之下,教師應該采取開放式作文教學,也就是讓學生的寫作空間變得更加開闊,同時學生還應該開放作文命題,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自擬作文題目,這樣就可以充分地發(fā)揮他們的個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雪兒”這部分知識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所學內容寫一篇關于“雪”的作文。教師應該開放命題,既應該讓學生看到雪本身的純潔,同時也應該讓學生看到雪的虛偽,因為雪掩蓋了骯臟的事物。由此看來,教師應該讓學生從思維的條條框框中抽離出來,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強學生寫作的膽量和信心,減輕他們以往寫作中的負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有效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綜上所述,傳統(tǒng)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往往需要向學生講述作文的題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往往十分空洞,缺乏可讀性。同時,師生在小學作文教學有著較大的負擔,教師往往需要提前準備很多授課內容,學生在寫作時也必須根據(jù)規(guī)定的方向寫作。根據(j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為小學作文教學進行減負、提質和增效。首先,教師應該優(yōu)化作文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其次,教師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最后,教師還應該采取開放式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玉華.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1)
【2】熊艷麗.小學作文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 2009(10)
【3】王麗群.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8)
【4】陳曉紅.小學作文教學管見【J】.今日科苑,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