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活”;教學情境;創
設;多媒體;利用;質疑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102—01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而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獲取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說,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學,數學課堂才能注入生機和活力,數學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而且還會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源于生活,所以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起來。特別是計算教學中這點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在計算時容易產生疲勞感,創設適宜的生活情境,就可以使計算練習變得妙趣橫生。其次,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因此,在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創設操作情境。凡是學生能觀察的要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學生能自己說的盡量讓他們自己說,學生能自己動手探索的盡量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最后,要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關鍵還在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建立。數學教學也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活動中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去扮演角色,可以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比如,在教學“1-5各數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室內自由地觀察周圍環境中物品的個數,通過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充分感知數的概念。
當然,教學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那就是有趣的原則、開放的原則和具有數學性的原則。這里特別說明一下第三條:并不是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有現實的生活背景,所以教師創設的情境如果不能從中捕捉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凸顯教學的本質,而只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設適宜的情境來開放數學課堂,努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課堂變成豐富多彩的學習樂園。
二、利用多媒體手段,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多媒體教學是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能使課堂“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利用多媒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彌補傳統教學手段在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感方面的不足,能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利用多媒體這樣導入新課: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故事情節的錄像:猴山上,美猴王給三只小猴分西瓜,把西瓜分別分成二份、四份、六份,讓三只小猴子分別得■、■和■。如果你是小猴,你要哪塊?這樣創設的情境有聲有色、有故事情節,當然比圖畫的方式或講故事的方式更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中不斷質疑,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需要學生理解概念、法則、認識數學規律等,但這些內容邏輯性強,也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多以具體形象為主。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思維之間就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必急著告訴學生結論,而是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找到正確答案。
例如,在教學“中位數”時,筆者在學生知道了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奇數時怎樣找中位數的方法后,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質疑。有的學生就問:“那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又該怎么求中位數呢?”對于這個問題筆者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組織學生先自學書本,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再全班交流,從而掌握了求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找中位數的方法。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師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飛揚,個性得以發揮,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