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斌
【關鍵詞】 班主任;德育;競爭觀念;人
格;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026—01
德育工作是初中教學中最為主要的一個教育工程,在各個方面對其要求都相對較高,直接關系到初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在初中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工作要積極根據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學生的要求,積極創新班主任德育工作,用新的理念與理論來指導德育實踐,在德育實踐中不斷地驗證與創造新的德育理論。
初中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應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積極進行引導。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注健康和疾病,而是更側重于對人的教育、成長、游戲等方面的關注。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具體表現
1. 三觀引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引導初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就必須認真研究初中學生的價值取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1)正確認識自己,強化競爭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時代,初中學生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特點,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引導學生強化自我意識,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強調個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獨立性和獨立作用。這也就是說班主任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競爭意識。
(2)樹立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初中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社會各種誘惑,對初中學生的價值觀養成以及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我國初中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已經受到了這種價值觀念的影響,對傳統社會道德標準不以為然,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學校教育仍然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學生德育工作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一些不良的習俗,引導學生積極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重視傳統的道德標準。
2. 心理疏導。初中學生德育工作不能將其等同于心理疏導,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在德育工作中心理疏導不夠重要。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在面臨社會問題時會產生一定的不健康心理,現代社會高度開放性的特點也使得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更加的多元化。因此利用心理疏導這一方法和工具進行德育工作,必定會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到巨大的支持。
3. 人格培養。班主任個人的為人處世、工作作風、生活習慣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這其中其實滲透了諸多的德育因素。在學校,與學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每一次與學生的交往,班主任每一次在班級的出現,都是一次德育的過程。包括學生非常重視的平等、公正、誠信等,都會體現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當中。除了父母,恐怕班主任是對學生個人影響最大的人了。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實踐探索
1. 從德育目標上培養健全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各級學校教育的目標都是為了培養社會精英,不管是德育工作還是還是文化教育,都是為了能夠培養出超出一般人的精英階層,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影響著我國社會的教育。但是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這種德育工作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初中班主任老師要正確地定位德育工作的目標,由培養“圣人”到培養“凡人”。
2. 生活成為德育的過程。班主任老師的德育要放在學生平時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德育引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刻苦努力,在與學生以及教師、家長的接觸中講道德。班主任老師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懂得禮義廉恥,能夠抵抗社會的各種誘惑等等,總之,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轉變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轉變方向。
3. 通過德育實現學生的自律
(1)教師角色的轉變。在現代教育教學體系中,班主任老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班主任老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導師,同樣班主任老師也是學生最好的朋友。班主然老師在德育過程中,要積極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2)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關系中最為主要的關系之一,德育與文化課程教育有所區別,其對師生關系的要求更高。因此根據現代關懷教育等相關的理論,班主任老師要積極與學生建立關懷型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老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與學生的溝通越多,對他們的了解就越多,那么對他們的教育也就越好下手。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