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瑋潔

俏佳人傳媒公司在北美舉辦的一場名為“洛杉磯快閃”的活動
從美國回到北京,俏佳人傳媒公司總裁李燕剛一坐下就拿出手機,向本刊記者展示她最近在北美舉辦的一場名為“洛杉磯快閃”的活動視頻。
在洛杉磯環球影城,華人們從四面八方魚貫而出,集結成宏大的歌舞場面,持續十幾分鐘后又四散離開。
“這是我們跟斯皮爾伯格的團隊合作的,央視播出的時候,一刀未剪。”她介紹說。
創辦華人電視臺ICN,李燕的最終目的是進入美國主流市場,因為“美國人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但“美國娛樂市場特別發達,如何把握當地文化傳播規律需要下很大力氣”。
同樣在美國做電視的藍海電視臺總裁諸葛虹云也認為:“西方文化目前相對強勢,我們講故事的過程相當于逆向輸出,只有做到極致,才能抵消逆水行舟的阻力。”
在金融危機中嗅到商機
李燕曾在福建省長龍影視公司當發行經理,主要工作是到世界各地賣公司拍攝的節目的版權,最多的時候,“世界范圍內一年參加了16個展會。”
1994年她在珠海辦起了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業績包括:發行中國第一部國內影視劇音像產品《還珠格格》,買下電影《英雄》的音像版權。

四達時代集團董事長龐新星則于2008年在非洲8個國家投資建設了數字電視、手機電視,2011年,他的平臺播出了《媳婦的美好時代》。圖為非洲版《媳婦的美好時代》海報
1995年,這家公司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現為“國家體育總局”)合作,發行《中華武術展現工程》系列。憑借這套“希拉克的保鏢、普京的女兒都收藏有的產品”,李燕賺到了海外的第一桶金。
“1992年到2008年,版權文化生意很好做,不過非常辛苦,而且成本高,每參加一個展會的花費至少20萬元。”李燕說。
她決定把業務聚焦美國市場,因為美國“華人多、素質也高”,而且,當時一些美國大學的公共圖書館和研究機構是俏佳人公司的主要客戶。
2008年,網絡出現,對版權生意沖擊很大。而且如果把版權賣給國外主流媒體,不僅價格低,對方也會因節目不符合當地觀眾的欣賞習慣,通常只是摘幾個鏡頭當素材用。
做了十幾年版權生意,李燕開始思考:為什么不自己收購一個電視媒體播出平臺?
不久金融危機發生,她有了一個收購即將被拍賣的美國國際衛視的機會。
因為資質不夠,李燕遲遲拿不到貸款,幾近放棄時,在文化部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合作中,俏佳人被再次推薦給銀行。
政策下來那一天,她欣喜若狂,和妹妹“抵上了1994年創業起家的全部家產”,拿著銀行1225萬美元的貸款,于2009年創建“ICN電視聯播網”,定位“在北美生活的華人”。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遷址北京,改名為俏佳人傳媒公司。
幾乎和俏佳人同一時間,諸葛虹云和丈夫顧宜凡醞釀已久的藍海電視臺旗下代號為BON的藍海電視頻道開播。藍海電視頻道并非定位于華人,而是希望影響“西方主流社會”。
2013年,美國MHz電視網將收視率下降的加盟伙伴半島電視臺集團(Al Jazeera),換成了BON,目前其衛星頻道、有線頻道均已覆蓋北美、歐洲和亞太。
諸葛虹云是傳媒和影視制作科班出身,在美國電影電視界工作多年,據稱,她的片子曾在美國國會放映,觀眾是全美國最知名的記者和政府官員。
1995~2006年,諸葛虹云夫婦開發并經營了多個有影響的影視項目,包括《讓世界了解你》《電影與電影人》。諸葛虹云說,一切都在為籌劃藍海電視臺做準備。
諸葛虹云的舅舅孔憲鐸是孔子的第72代后裔、美國馬里蘭大學副校長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創校副校長。顧宜凡的祖父是教育家顧毓琇,曾是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和朱镕基的老師。
2008~2009年,是民營電視企業創業最瘋狂的年代。現有的海外電視格局都在當年布下。
2009年初,靠印刷業起家的溫州商人葉茂西在隨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英時,收購當地連年虧損的普羅派樂衛視(Propeller TV)。
四達時代集團董事長龐新星則于2008年在非洲8個國家投資建設了數字電視、手機電視,2011年,他的平臺播出了《媳婦的美好時代》。
“2008年布局海外,是因為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嗅到了商機。”龐新星對媒體表示。那一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將“提高國際傳播能力”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不僅做電視臺,更要做云
李燕最艱難的任務是到處求人找節目——電視臺24小時滾動播出,每天至少得有12小時新節目,其中6小時的內容需要外購,卻常常“吃不飽”。
“央視和新華社會支持一些新聞資訊,其余都得靠買。電視臺好多節目播一次就不用了,我說在我這播可以擴大影響,可沒錢他們也不給。”李燕說,最終她還得買那些帶著臺標的節目。
她覺得,文化傳播是個光榮的事,“國內能不能有個協調機構,把我們扶上馬、送一程?”
只有節目源穩定,才能靠《司馬白話》《洛杉磯快閃》等精品節目收取頻道費,才能收到廣告費——ICN的盈利模式依然很傳統。
但廣告費已經“不靈了”。中國企業不愿意在美國投放廣告,“他們走出去很多是在買地產和資源,沒有投放消費類產品廣告的需求。”
李燕還為國內各地做些推廣服務,這一度是營收的重頭。但去年開始,不少地方收緊了外宣費用。
目前此類民營電視企業無一家盈利。在非洲經營的四達時代集團,300萬用戶每戶每月只繳納3~5美元的收視費,年度節目采購成本卻高達40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購買意甲英超等體育賽事播放權的高昂花費。
不過,藍海電視臺內容生產管理兼技術中心主任馬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年后藍海電視臺就可以實現盈利,兩年內可能上市。
藍海電視臺剛剛獲得來自北京的北奧集團的第三輪融資。
其實,廣告、收視、活動也曾是藍海電視臺的主要盈利模式。但諸葛虹云夫婦很早就意識到:“傳統方式不足以支撐發展,要跳出電視看電視,不拒絕任何新技術。”
2015年,開發三年的藍海云平臺上線。具備不同專業優勢的人可以在其上協作處理視頻,包括剪輯、翻譯及評分。處理后的內容將通過藍海電視臺自有的傳播渠道及合作渠道向外播出。
部分招牌欄目已經在公開征集優秀制作方和節目,標明了“外包價格”。比如王牌欄目《中國價格觀察》,全年制作費報價38.4萬元人民幣。
藍海云就像一個公開的內容招標體系,公開吸引國內的優質作者和優質內容。當然,它會對節目長度、視頻幀數到選題方向等細節作出規定,并以專業眼光審查申請者資質。
同時,“欄目”概念被弱化,“各團隊先做出一個個小片,形成碎片化內容,放在平臺上。”馬倉介紹說。
這種操作方式之下,電視只是內容發布的渠道之一,之后藍海電視臺會由專人從素材庫中挑選“零件”,組合成專題欄目,適應播出要求。而中國故事素材庫既可供給自己的電視臺,也可轉賣給其他需要內容的電視臺、視頻網站。
截至2014年,與藍海電視臺合作的機構達300家。
來自國家的“精神支持”
李燕并不否認今天遭遇的問題是因為當初走出去太過匆促。
比如,對困難估計不足;“小蛇吞大象”,一下子在舊金山、洛杉磯、休斯頓好幾個城市全面鋪開;定位不準確,現在ICN又開始做英文臺,誰來做后援?
2014年底,俏佳人公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挫折。
每年春節,他們都會和文化部歡樂春節辦公室合作北美春晚,影響力很大,“美國很多政要都會參加,奧巴馬也會發賀詞。”李燕說。
2014年,文化部還告訴李燕,可以和央視《星光大道》欄目組合作。
李燕團隊開始緊張籌備,但最終此事卻無法推動。原本預訂的場地已負擔不起,所有招商款都要退回,他們還因此牽扯了官司。
李燕常感慨民營企業辦事太難。由于兼具對外宣傳、文化活動和電視產業的特性,無論是文化部、廣電總局還是中宣部,似乎都搭得上邊,又似乎都管不了。
她也申報過國內一些創意基金,但是這些基金的共同條件是:要求每年提出新的項目名稱。李燕說,ICN做了5年才得到當地認可,“如果名目換來換去,怎么可持續發展。”
藍海電視臺的情況稍好。2006年,打造過一批王牌電視節目的諸葛虹云知名度不算低,盡管有與國內體制內媒體合作的機會,但她仍選擇了民營性質。
2010年,美國媒體人曾撰文指責藍海電視臺接受中國政府的資助。藍海電視臺致信《紐約時報》澄清身份,說明之前兩筆風投的來源。這封信被《紐約時報》原樣刊登。
雖然沒有獲得國內資助,但諸葛虹云并不否認有來自國家的“精神支持”。2012年,北京市朝陽區宣傳部把藍海電視臺介紹給剛剛建成的“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它成為了入園的第一家企業,它因租金便宜而擁有了獨棟的節目制作中心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