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濤
摘 要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媒體網絡作為互聯網的一種衍生媒介,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雖然目前媒體網絡能夠更加方便、及時的報道相關新聞信息,然而現實中也出現了網絡新聞道德缺失的現象,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惡劣影響。本文主要針對新形勢下媒體網絡新聞的道德失范問題進行研究,對網絡新聞的特點以及網絡新聞道德失范的具體表現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進一步規范媒體網絡新聞道德的對策。
關鍵詞 媒體網絡新聞;道德缺失;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7-0024-02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于新聞的接受方式也出現了巨大變化,已經逐步從傳統的媒體方式向著互聯網新聞發展,這是媒體新聞行業的一次巨大變革。與傳統的媒體新聞相比,互聯網能夠借助于不同的渠道進行傳播,進一步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便利性,而且信息資源的共享也變得更加快捷。然而,互聯網是一個極度開放的環境,這就極易形成媒體網絡新聞的道德失范,從而對整個網絡新聞和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1 網絡新聞的特點及道德失的具體表現
所謂網絡新聞,主要是從新聞的傳播媒介進行區分,即通過互聯網進行新聞傳播,觀眾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短時間內獲得新聞信息。與傳統的新聞相比,目前的網絡新聞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其一,網絡新聞具有極強的時效性。與傳統的新聞相比,網絡新聞能夠實現全天候的實時新聞更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聞傳送給觀眾;其二,網絡新聞的傳播途徑非常廣,內容的形式豐富。網絡新聞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新聞的內容和形式,因此在內容的豐富度上有了較大的創新,而且網絡新聞可以通過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傳播;其三,觀眾可以隨時參與到網絡新聞的討論中,由于互聯網的時效性和開放性,觀眾可以將自己對新聞的看法通過評論的形式進行反饋,從而加強了觀眾與新聞媒體的互動。
結合近幾年來我國媒體網絡新聞中道德失范的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其主要表現形式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絡報道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因素,容易造成觀眾對事件認識的扭曲。具體而言,一些網絡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采取了先入為主的態度,對新聞進行了片面的報道,然而一旦事件公之于眾,就會使得觀眾對網絡新聞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從而產生了在觀眾群體中的失信。目前網絡新聞片面性報道的一些常見表現有惡意炒作、子虛烏有等。真實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然而一些網絡新聞為了吸引觀眾眼球,不惜編造和杜撰虛假新聞,這對網絡新聞產生了極大的損害。二是在網絡新聞中時常出現惡意誹謗和謠言。目前網絡新聞缺少法律的有效約束,因此在網絡新聞中出現了謠言四起的現象,而這些誹謗信息會對受害者的名譽產生極大的損害。三是網絡新聞中充斥著大量的不良信息。網絡新聞具有十分明顯的虛擬性和極高的自由度,然而一些網絡新聞媒體為了滿足其上也需要,時常忽視其自身的社會責任,為了迎合觀眾的需求,在網絡新聞中添加一些不負責任的信息。同時由于一些網絡新聞的從業者素質較低,使得目前網絡新聞中充斥著大量的黃色、暴力等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對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不僅威脅著網民自身的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時也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四是網絡新聞極易產生錯誤的輿論導向。在網絡新聞中,正確的輿論導向可以鼓舞精神、除惡揚善,然而錯誤的輿論導向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而且由于一些網絡媒體是由境外公司投資,因此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為了刻意追求網站的點擊率,往往傾向于報道一些揭露性的新聞,導致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出現偏失,甚至會對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2 解決當前網絡新聞道德失范的對策
媒體網絡道德失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甚至會損害國家的形象,因此結合目前媒體網絡新聞的主要特點及其道德失范的主要現象,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
對策。
第一,深化和增強政府對于媒體網絡新聞的監管力度。首先應該加強網絡新聞的法律體系建設,強化國家對于網絡新聞傳播的監管,真正實現對網絡新聞的依法管理。我國相關部門從2000以后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關于網絡新聞的法律法規,這對于保證網絡新聞傳播的有序進行起到了保障作用。然而結合當前網絡新聞媒體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發現,這些既有法律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需要結合新形勢下的實際情況對互聯網新聞傳播的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不僅如此,還要進一步改進目前網絡新聞法律執行力不強的問題,不斷推動網絡新聞相關法律法規的細化,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而且,國家對于互聯網安全的監管不應該再僅僅局限于網絡黑客、暴力色情信息,還應該進一步將范圍擴大至異常輿論導向等方面,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出臺相關的政策。
第二,增強網絡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感。在對虛假網絡新聞的研究中,相關專家提出了虛假新聞實質上是職業道德的缺失。目前,我國無論是傳統的新聞媒體還是網絡新聞媒體,都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壓力,因此網絡新聞在新聞的時效性和豐富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然而,也有一些網站為了自身的商業利益,傳播一些刺激性的新聞吸引網民眼球,然而這些新聞的發布有著很強的隨意性,這自然也為虛假新聞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然而虛假新聞的產生,其根源是網絡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感缺失。實際上,網絡新聞編輯的道德水平和素質直接決定著網絡新聞的質量。因此,要結合網絡新聞邊界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教育和道德熏陶,并且定期開展相關的業務培訓,逐步提升整個網絡新聞從業者的素質水平。與此同時,還要提高網絡新聞編輯的從業者準入門檻,選擇素質和道德水平較高的專業性人才隊伍。
第三,網民應該珍惜其話語權。在目前的網絡新聞中,網民可以直接參與到對新聞事件的評論中,同時網民之間也可以相互看到評論信息,因此,網民的評論信息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自身看法,還會對其他網民產生一定的影響。從這一層面來講,網民應該努力約束自身行為,提升自身的素質,并且珍惜自己的網絡話語權。目前在網絡新聞中網民之間的謾罵司空見慣,而這些言論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會對其他網民產生誤導。因此,網名要自覺的對自身言論予以規范,在發表評論時要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同時,相關部門對于一些惡意炒作和發布虛假信息的網民應該給與一定的懲處,以更好的保證整個網絡新聞環境的秩序。
3 結論
現代媒體網絡新聞道德失范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采取綜合性的措施,逐步提升我國互聯網新聞編輯從業者和網民的整體素質和道德水平,從而可以更好的保證我國的社會穩定與和諧。同時,網絡新聞道德水平的提升還會在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輿論導向,有利于保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車宇.網絡新聞道德失范與建設問題探究[J].民營科技,2013(1).
[2]張爽.探討目前我國網絡新聞道德示范問題[J].新聞傳播,2014(3).
[3]何偉.網絡新聞的道德失范與對策[J].青年記者,2012(9).
[4]胡玉敏.網絡新聞的道德失范及對策[J].科技傳播,2014(12).
[5]崔建雪.勿忘初心,守住底線——淺析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失范現象[J].新聞研究導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