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黃思綺 鐘 穎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520)
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探析
——以廣東工業大學為例
王珊珊 黃思綺 鐘 穎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520)
高校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對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文明習慣的養成、人際關系的處理、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等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宿舍文化建設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新形勢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點,我校在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高校 宿舍文化 建設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興組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該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把大學生主要生活場所——宿舍的管理與建設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此可見宿舍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是高校宿舍管理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切實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大學生宿舍文化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高校作為建設精神文明的創造地和傳播源,有著責無旁貸的作用,而宿舍又是高校中最能體現其作為建設地作用的地方,是高校的有機組合之一。宿舍文化最能展現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體現高校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
2.高校宿舍文化對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大學生是一群情緒多變,崇尚自由的群體,他們極力想要脫離管束并擁有自己的空間。因此,部分大學生就會脫離集體,不利于健康宿舍文化的形成。經調查顯示,大學生在宿舍里的時間占據了整個課余時間的80%以上,而89.3%的大學生對宿舍有歸屬感,其中54.8%的學生有強烈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另外,77.1%的大學生認為良好宿舍文化對自己的組織策劃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有促進作用。
3.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折射,對高校校風與學風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創建良好校園文化的基礎。大學生宿舍文化是在校園文化下大學生自覺構建的結果。在不斷地選擇、吸收、內化和加工中,宿舍文化在校園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漸凸顯出來。此外,宿舍對于大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思想交流、文化滲透、信息溝通起著關鍵作用,也是校園文化重要作用的體現之一。此外,以和諧理念與和諧思想為主題的宿舍文化也是維護高校穩定的需要。
1.我校宿舍物質文化建設的現狀:我校各個校區都實現了四人間公寓,學生公寓內設施較齊全,由公共衛生間轉變成的獨立衛生間、計算機校園網、飲水機、上床下桌式的床鋪,甚至我校部分學生宿舍還配置了洗衣機和空調。但其中因計算機校園網導致了電腦游戲與影視娛樂的風行,使得這種“機文化”近乎成了宿舍的主流文化。在學校有關宿舍管理規定的約束下,宿舍相關管理人員定期對宿舍進行檢查,督促大學生積極參加學生宿舍衛生評比,優化學生公寓環境衛生,有利于讓大學生擁有舒適的住宿環境。
2.我校宿舍制度文化建設的現狀:為建設良好的宿舍文化,我校制定了相關規定,其中包括:(1)為提高學生節約用電的意識,規定每間宿舍用電量補貼為130度,如超過則以每度按0.7元標準收取超額費用。(2)設定晚熄燈制度,逾時關燈超過三次宿舍將停止供電。學生若想恢復供電,則需進行書面檢討,并對遵守學校宿舍相關規定做出保訂。(3)流行疾病突發時期,我校高度重視應對方案的制訂,如登革熱流行期間,制定由“舍長—班長—輔導員”的匯報流程,實時監控異常狀況,派發滅蚊藥物,預防登革熱的發生。但在宿舍制度管理的各項規定中,也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如:(1)安全監控存在盲區,偷竊、搶劫的事件時有發生。(2)宿舍門禁時間把控不嚴,出入規定松懈,導致大量學生晚歸,人身安全和宿舍安全得不到保障。對此,我校不斷舉辦宿舍安全知識海報展,讓同學們從思想上形成預防意識和學會應對措施。
3.我校宿舍精神文化建設的現狀:我校一直以來對于宿舍精神文化的建設非常重視,各學院定期舉辦各種各樣的宿舍文化活動促進各學院學生宿舍文明建設和優良舍風學風建設,如:(1)管理學院的“宿舍之星”暨宿舍形象設計大賽、“管院杯”宿舍文化節等。(2)自動化學院舉辦的“讓宿舍成為溫暖的家”心理情景劇。(3)輕工化工學院舉辦的“Dress for you”宿舍形象設計大賽。(4)商學院舉辦的“宿舍文化大賽”等。各學院一系列的宿舍文化大賽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宿舍文化生活,對于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創建安全、文明、溫馨的大學住宿環境有著莫大的意義。
1.管理學院成立學院宿舍管理委員會,施行“宿舍管理委員會會長—班級生活委員—班級各宿舍舍長”的管理模式。主要職責為承辦學校“宿舍文化節”相關活動及監察學院1800余間學生宿舍對日常管理制度的遵守。還設立宿舍黨小組等,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學風情況總結表彰,通過設立”學習最TOP宿舍、學習飛躍獎宿舍、學習最給力宿舍”等獎項,引導同學們自覺投入到學風建設中。
2.政法學院以學生宿舍為紐帶舉辦了宿舍文化節,開展了一系列宿舍文化活動,“宿舍愛心信使,傳遞你我心聲”、“宿舍文明標語征集”、“宿舍吉尼斯”、“宿舍形象設計大賽”、“宿舍文明公約簽署行動”及“緣來一家人”電子雜志宿舍回憶錄等活動一一登場。力求通過此活動,增進每間宿舍的凝聚力,切實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3.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為建設良好宿舍文化,創辦了宿舍文化月,開展“港灣”宿舍文化促進會、舉辦了的“宿舍治安十大招”征集比賽、“我形我宿”宿舍設計大賽決賽、宿舍長的心理知識內部培訓活動、“宿舍門牌設計/宿舍故事演講比賽”等比賽。
4.計算機學院舉辦宿舍信息員心理知識競賽決賽、“宿舍杯”微電影等,參賽選手雖然沒有專業的攝影設備,也沒有資深的編劇經驗,僅僅通過一部手機,幾百次NG,拍出純真的學生生活、誠摯的同伴情意,留下了美好的大學記憶。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嘗試新鮮事物的熱情,還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娛樂生活。
5.創建學風建設標兵宿舍,發揮黨員先進作用。材料與能源學院開展“我的宿舍我的家,學風建設齊參加”的優秀學風宿舍評比大賽,自動化學院召開宿舍學習競賽表彰會,外國語學院舉辦精彩繽紛show魅力宿舍展、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辦“溫馨宿舍情,快樂情景劇”比賽,等等。
為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各個學院舉辦的活動百花齊放,借助文化節等各項活動的開展為契機,幫助大學生養成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良好生活習慣。這樣能夠以點帶面,共同構造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促進學風校風建設,有效配合學校“評建創優”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實。
1.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有待提高。首先,在思想認識上,我校大部分同學對宿舍文化建設的內涵和功能認識不足,仍然僅賦予宿舍以簡單的生活起居功能。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響及學校管理者和大學生群體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認識偏差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其次,在工作職能上,以龍洞校區為例,宿舍管理機構只有管理學院的學生會,負責承辦學校“宿舍文化節”相關活動及監察宿舍學生對日常管理制度的遵守,但這一機構的宿舍文化監管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沒有深層展開,也沒有帶動大部分宿舍對宿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2.宿舍文化內涵研究有待深入。宿舍文化不僅包括物質文化層次,還包括精神文化層次。但學校和大部分學生只注重物質文化建設而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設。近年,學校不斷完善學生宿舍基礎設施和環境,但是對宿舍精神文化的開展沒有創新,只是依照往年的慣例開展宿舍活動,精神文化建設沒有跟上宿舍物質文化建設的腳步。然而,宿舍的精神文化應該包括以下四個基本原則: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刻苦鉆研的良好學風;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整潔大方的空間環境。
3.宿舍文化建設模式有待統一,標準有待規范。為端正宿舍風氣,建設良好的宿舍文化,我校的各校區都在宿舍文化建設上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強宿舍文化建設。但是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基層學院學生會所屬部門具體操作,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操作標準,也缺少統一的領導機構。學校管理者和學生會對宿舍的管理包括宿舍內務衛生,安全檢查等僅停留在膚淺層面,沒有標準的宿舍文化建設規范,導致學生在宿舍文化建設上無方向,亦不會主動推動學校的宿舍文化建設活動,導致無法貫徹宿舍文化建設的宗旨。
4.學生參與宿舍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為了深層次地進行宿舍文化建設,我校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如文明宿舍評比(政法學院)、“宿舍門牌設計/宿舍故事演講比賽”(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宿舍形象設計大賽(商學院、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政法學院)、“宿舍杯”微電影(計算機學院)等各類活動開展學生對宿舍文化建設的信念教育,營造濃郁的宿舍文化氛圍,但是學生參與宿舍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宿舍文化的理念難以傳播。
1.突出精神內涵,使大學生宿舍精神文化深入人心。明確和突出精神文化內涵是宿舍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環,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將其貫穿于宿舍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大學生宿舍精神文化深入人心,充分發揮精神文化在整個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例如,要利用校內廣播臺等校園媒體,積極報道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和先進典型;建立微信平臺之類的社交APP,為學生提供正面的、有益的信息和資源,并及時反饋學生提出的和關注的問題,實現多方互動、交流。
2.在管理方面應該調整思路,完善管理,強化機制。首先,學生宿舍管理制度應遵循、有利于學生學習、生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育人環境,有利于實現學生宿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原則。其次,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直接關系到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能否有效進行。學校應當健全學生宿舍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聘用、上崗培訓(包括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培訓)和考核制度。
3.積極培養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并對其加強教育和管理,使他們在宿舍教育管理中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學生干部是介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一條紐帶,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可以在對其他同學的教育引導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宿舍管理過程中要依托學生會,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紐帶作用,在學生干部培養方面,要注重其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4.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堅持大學生宿舍“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宗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加強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并進一步營造宿舍育人氛圍。宿舍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鼓勵學生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宿舍文化活動。這樣既能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提供更開放的舞臺,又加強了舍友之間的溝通,聯絡了同學間的感情,帶給學生家的溫馨。
[1]郭曉莉.加強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思考[J].南方論刊,2009,05:67-68.
[2]董丙劍.新時期高校宿舍文化建設模式探索[J].長春大學學報,2013,02:226-228.
[3]董玉清.新時期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探索[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01:158-159.
[4]陳德靜.論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J].江蘇高教,2004,01:96-98.
[5]崔大勇.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
廣東工業大學2012年學生工作課題《大學生宿舍管理、生活指導和文化建設》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