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芳
(鄄城縣紅船鎮中心完小,山東 鄄城 274611)
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孫愛芳
(鄄城縣紅船鎮中心完小,山東 鄄城 274611)
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科學的心理學、教育學和語言學基礎,可運用在培養正確的姿勢和執筆方法、優化筆法技巧、提高識字效率和作業批改、講評、課外教學等方面。同時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具體運用中應結合實際,注意把握學生注意力,合理設計課件,務求教學實效。
多媒體技術 小學語文 低年級識字教學
在義務教育階段,識字是提高少年兒童閱讀能力的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多媒體技術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運用該輔助手段能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在識字教學中具有多方面功能,運用該輔助手段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有其充分的理論基礎。
第一,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記憶與感官之間存在對應的關系,同時使用視覺和聽覺可以提高記憶效率。資料顯示,人們一般可以記住自己閱讀的10%,自己聽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聽到的50%。多媒體同時提供圖形、聲音和語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同時使用,知識信息從感覺通道輸入記憶系統,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學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力。多媒體技術采用動畫圖片,較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傳統黑板板書使學生注意力分散所帶來的影響。
第三,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運用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有助于對字形的辨析與掌握,使學生能較快地掌握漢字的字形。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利用動畫教學筆畫,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具體化,從而強化記憶效果。
(一)利用電腦直觀優勢,培養正確的姿勢和執筆方法。
“凡學寫字,必學執筆”。培養低年級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糾正學生不良的姿勢和方法至關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下,教師先示范,然后學生模仿。由于兒童感知覺不全面,注意和興趣短時,往往不得要領。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電腦直觀演示,有針對性地演示,進行規范訓練,再個別糾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執筆方法”為例,鼠標先按全程圖,就出現放大的正確“執筆圖”,讓學生整體感知怎樣執筆,然后在子目錄下,分步講清執筆要領:一“捏”,拇指、食指的第一節相對捏住筆桿;二“托”,中指第一節由下向上托住筆桿;三“墊”,無名指和小指墊在中指下,增加中指的托力;四“靠”,筆桿斜向右后方靠在虎口上約45度。指關節均向外突出,手掌成中空,握筆桿處約距筆尖一寸左右即可。教學時,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強大的交互功能操作鼠標,分步學習執筆步驟要領,仔細模仿,規范訓練。
(二)利用課件輔助的寫字課教學模式,優化掌握筆法技巧。
按照 “檢查準備”、“示范講解”、“指導練習”、“布置作業”、“整理文具”等教學模式,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編制課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的學生終端,讓學生進行人機交互學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看、摹、學、比照,易于理解、掌握,學生眼、耳、手、腦并用,思維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狀態,認知主體作用充分體現,學習效果好。以“豎的運筆法教學”為例,可以設計這樣一組軟件:先設計各種豎畫,讓學生仔細看屏幕,認清豎畫的種類和形態,隨著鼠標移動,講解豎畫的形態特點,指出何以稱為“垂露豎”、“懸針豎”,它們的區別在收筆形態的不同,再按鼠標,具體剖析“垂露豎”、“懸針豎”的運筆方法。在教授運筆方法時,先由電腦出示運筆路線圖,根據此圖,剖析筆法動作,然后按線路圖分解動作,慢速示范,讓學生根據需要反復觀察、體味,然后書空練飛和復述,再在作業紙上進行實際操作。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特點,有效提高識字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交互性。可以結合漢字特點和教學實際,利用設計多種識字教學方式,鞏固識字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1.出示聲旁,繁衍新字。
低年級學生,普遍識字記憶較快、回生也快,教師可采用舉一反三的練習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出示“西”字,讓學生以這些字為母體,繁衍出另一個字。屏幕顯示文字框,上面是母體字,下面是新產生的字。設計動畫,等學生說出新的字,移去形旁,電腦給予鼓勵:“你真棒,還有嗎?”學生熱情高漲,思緒活躍。“西”繁衍出“灑、曬、犧”等字。這樣的鞏固練習,擴大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
2.相近字比較。
漢字中許多相近字,小學生容易出現不分字義、混淆使用的現象。可以通過練習,強化記憶,養成正確的用字習慣。如“棵、課”兩字,極易混淆。教學中可這樣設計,先隨圖出示“棵”字,讓學生明白棵與植物有關系,多是林木類植物,閃動偏旁“木”,加深刺激,再讓學生組詞。接著隨圖出示“課”字,讓學生明白與說話有關,是言字旁,閃動言字旁,讓學生組詞。最后出示幾句話,讓學生結合語言環境,說說要用“課”字還是“課”字。這種由圖到字、再應用的學習過程,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并能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學習習慣。
3.尋找錯別字。
小學生寫錯字,有一些字是因為還不會寫,另外就是受其他字的影響,如“令”寫成“今”,“桌”寫成“卓”等。小學生寫別字,多用音近字或聲旁相同的字代替。針對小學生犯錯的原因,設計改錯題,讓學生在尋找錯別字的過程中,正確書寫、合理用字,如出示幾句話讓學生找出錯字后并放大錯字或將別字移至別處,閃動錯的筆畫或用錯的形旁。換上正確的字,返回原處。
(四)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功能,提高作業批改、講評和課外教學等環節的教學質量。
寫字是一項長期的功力訓練,需要注重課堂、課后、作業批改、課外練習等各環節的銜接。作業批改,一要及時,二要注重質量,三要符號規范統一,要改中有批,批中有改,改正錯處,通俗扼要,指出存在問題的原因。作業講評,一般在寫字課的前幾分鐘進行,可以利用掃描儀,把有典型性的作業掃描進課件,進行講評。開展課外教學,應充分運用多媒體優勢采取各種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廣泛開展課外書寫活動。
實踐證明,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屬于輔助教學手段,如果在教學中被不恰當地運用,就會事倍功半,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準確把握學生注意力,合理設計多媒體課件。
利用課件教學,過多色彩的使用及動畫的引入,可能影響學生對同界面上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例如在《柳樹醒了》的課件中,在學完所有的生字之后,將在課題畫面上出現課文內容,目的在于把生字用于課中,使學生學會運用。但如果這一課畫面過于色彩絢麗或過于動態展示,則將使學生注意力的從課文內容轉向課題畫面。因此,在課件制作時,應采用較淡的色彩,把其作為背景畫面。另外,在教學時應注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程度。
(二)結合授課實際內容,務求教學實效。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功能。應當根據教學目的,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媒體。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統一體。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應根據各生字不同的重點和難點,來選擇合適的媒體至關重要。此外,不可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要注重實效性。要從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出發。例如在漢字的讀音方面,可通過多媒體教學,但對于普通化較標準的教師來說,完全可以不依賴多媒體而自身朗讀。教師的朗讀不僅方便、經濟,而且由于師生之間親密的關系,教師直接作用于學生,因此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培養朗讀能力,往往比示范帶教更好。
(三)及時反饋溝通,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要求及時反饋,以進行調控、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過程。在生字教學時,由于“柳”字配以圖像,顯示比較簡單;而對“彎”字教學時,雖有圖像提供,但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仍過于抽象。若發現學生對“彎”字字義的掌握不是很好,則可即時選擇“直性”物體來與之比較,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課堂練習時,亦可獲得反饋信息,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節。如在本課練習中,要求填寫“黃”字,可能會由于“黃”字結構復雜,學生沒有及時掌握。教師發現這一情況,應回到剛才“黃”字的教學,再次演示課件,有目的地克服識字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韓玲.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蘇立康.小學科教學論[M].(語文)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