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房慧
摘要:出版社選題策劃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出版社的興衰和發展速度,選題策劃不僅是出版社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出版社形成特色和品牌的重要手段。當前大學出版社要進一步發展就要在策劃出版國家和省部級圖書項目、策劃出版高質量的教材和學術著作、結合自身特色優勢策劃出版大眾讀物上下功夫。
關鍵詞:大學出版社;選題策劃;著力點;競爭優勢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圖書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銷售周期也越來越短,圖書市場進入到“內容為王”與“品種為王”并重的時期,出版社,特別是大學出版社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圖書選題策劃首當其沖,如何找準選題策劃著力點,為出版企業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是當前大學出版社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將策劃出版國家和省部級圖書項目作為提升大學出版社品牌的著力點
從大學出版社圖書選題結構來看,絕大多數大學出版社選題策劃無一例外地以背靠學校優質、獨特的學術資源為基礎,以組織策劃出版國家和省部級重大出版項目為重點。這些國家級重大出版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大學出版社特色優勢和品牌建設的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版基金、“十二五”重點出版項目,以及各級政府和部分行業設立的出版基金和重點出版項目的資金支持,不僅對推動和繁榮我國學術圖書出版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提升學術出版的質量和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也正在改變著長期以來學術圖書出版由于受眾較小、專業性強、經濟效益差,絕大多數出版社在學術圖書出版方面有心無力的局面。正如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所說:“學術出版是整個出版的根基,反映的是我國出版界的眼光和水平。”積極策劃出版國家和省部級圖書項目已經成為提升出版社品牌的重要抓手。
大學出版社依托其學校母體的特色優勢及科研強勢背景,正在下大力氣有計劃、有目的地挖掘在某一學科領域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出版社協助這些知名專家學者將其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組織策劃成高質量的學術圖書。如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緊緊依托學校特色和學科優勢,“十二五”開局以來,重點在“軌道交通”上下大力氣,重點策劃出版了《高速鐵路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5卷、《高速鐵路安全建設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系列叢書》3卷,并分別入選2011年和2012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同時,先后有《鐵路客運專線(高速)軌道結構關鍵技術叢書》(10冊)和《高速鐵路安全建設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叢書》(5冊)等5個項目26冊圖書納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其中《鐵路客運專線(高速)軌道結構關鍵技術叢書》是國家自然科學規劃項目——鐵路客運專線軌道結構及修建技術的研究成果,攻克了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軌道結構及修建技術的難題,特別是在無縫道岔、高速道岔、無砟軌道、軌道結構、車輛—軌道—路基系統動力學分析等方面貢獻突出。再如,蘇州大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半導體器件物理與工藝(第三版)》也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該書第二版已被翻譯成六國文字,發行量逾百萬冊。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文庫”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侯建國擔任主編,編委會成員包括吳文俊、王志珍、谷超豪等45位科學家。該叢書著作者中不僅有一大批兩院學者、“長江學者”、“百人計劃”學者,還有正活躍在國內外科研院所的“首席科學家”和著名學府科教一線的“教學名師”,出版社依托學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基礎學科以及工程、信息科學等新興學科上的優勢,發掘校友在這些領域的突出成績,積極組織聯系策劃選題,并對選題進行多輪嚴格論證,使每部著作均能在其領域內展現我國乃至國際的科技創新水平。多部著作獲得了“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其中,《北京譜儀II:正府電子物理》還獲得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
大學出版社長期以來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關注學術著作的策劃出版,這些有分量的國家重點圖書和項目的出版,無一例外都經過了出版社在這些領域的長期、系統調研,認真分析和嚴格的選題論證。大學出版社正在積極利用國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重點出版項目以及省部級出版項目等出版資助平臺,組織策劃出版有一定特色的、專業的、高質量的學術出版,進一步塑造自己學術出版的品牌。
二、策劃出版高質量的教材和學術著作仍然是大學出版社平穩發展的著力點
大學出版社誕生于大學,雖然具有教育出版的性質,但更多還是屬于專業出版。大學出版社的生存和發展植根于其母體大學之中,只有充分發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依托學校特色和優勢進行選題策劃,在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策劃出版一批有一定規模和分量的教材和學術著作,才能進一步夯實學校母體在這些領域的特色優勢,彰顯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來看,70%以上都是教材和學術專著,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長期以來,大學出版社始終將教材出版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如清華大學出版社依托清華大學的學科優勢和強大的作者資源,在理工與基礎學科教材領域形成出版強勢。教材出版方面采用“牛津模式”,在理工科和基礎學科的大背景下,多領域、多學科規模出版,確立了“出版社計算機教育一條龍圖書(從小學到大學)”的總體思路。完成了對大學本科多個系列計算機專業教材和非計算機專業教材,以及高職高專計算機教材的覆蓋,進而形成了層次完整、種類齊全的高校計算機教材品種結構體系。其中,譚浩強編寫的《C語言程序設計》已經出到第四版,銷量突破1100萬冊。再如,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雖然地處徐州,但其近幾年來緊緊圍繞學校特色和強勢學科的優勢,不僅策劃出版了“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選煤實用技術手冊》、“十一五”重大工程出版規劃圖書《中國潔凈煤》、“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干旱半干旱礦區保水采煤的方法與實踐》等一批國家級重點圖書,還將以策劃出版教材為主體,長期持續系列化、規模化策劃出版采礦學科、安全學科、地質學科、測繪學科和礦物加工學科等高校教材作為發展重點,有《礦物加工學》《選礦機械》《礦井地球物理勘探》等33本教材入選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在全國礦業出版領域已經成為佼佼者。另外,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長期堅持出版航海類高等院校系列教材和學術著作,從《船舶新型抗沉減搖防傾覆裝置》《數字航海》等學術著作,到《船舶柴油機》《船舶結構與設備》等高等院校系列教材,再到《航道與引航》《機艙管理》等內河船舶船員適任培訓教材,他們始終堅持“少而精”的“劍橋模式”,只在自己擅長的航海和水運學科領域發展,特色鮮明,被譽為“水運優秀圖書的源泉”,進而形成“一枝獨秀”的局面。由此看來,大學出版社策劃出版教材時不僅要堅持出版高質量、特色鮮明的專業圖書,還要以有適度規模的教材板塊集群作支撐。畢竟幾本暢銷書很難使出版社形成特色品牌,只有在特色教材和學術著作出版過程中始終堅持整合資源、集中精力,使其系列化,精品化、市場化,才能形成規模競爭效應。
三、結合自身出版特色策劃出版大眾讀物已經成為大學出版社經濟增長新的著力點
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精品圖書就應該是思想深奧的學術著作,但目前,也已經有大學出版社將這些思想深奧的學術著作以大眾讀物的形式出版出來,以通俗活潑的形式呈現給大眾讀者。
綜合性大學的大學出版社和特色明顯的大學的大學出版社,在組織策劃出版大眾讀物時有明顯的差別。如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依托母體高校在海洋與水產學科上的優勢,在策劃出版以海洋與水產科學教材和著作的同時,近年來策劃出版了“魅力中國海”系列叢書。該叢書由3個小系列12冊組成,以中國四大海域的翔實資料和研究成果為基礎,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地介紹了中國四大海域的自然風光、物產寶藏和人文故事。此外還策劃出版了“暢游海洋”科普叢書、“圖說海洋”科普叢書和“人文海洋”科普叢書。特別是他們策劃出版的“十一五”國家重點規劃圖書“中國海洋文化史長卷”,以中國海洋文化史為體例框架,分《先秦秦漢卷》《魏晉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5卷,展示了中國海洋文化發展歷史極其豐富多彩的面貌。在受到業界好評的同時,也為出版社帶來了經濟效益。再如,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依托母體高校在財經類學科上的優勢,策劃出版了通俗財經圖書“金多多財會日記系列”。該叢書針對財務工作中的常用知識和常見問題,深入淺出地提煉出28個絕招,策劃出版了《看懂財務報表的28個絕招》《做好稅收籌劃的28個方法》《規范內部審計的28個技巧》《精通建賬做賬的28個秘訣》《把握出納工作的28個細節》《寫好可行性研究報告的28個竅門》等大眾讀物,以生動有趣的語言將財務工作以職場故事的形式展現給讀者,多家會計培訓機構將其指定為學生的必讀課外書。
大學出版社根據自身的出版特色和優勢,將許多艱澀難懂的學術知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式表達出來,或者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讀者,讓大眾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增長知識。這也已經成為大學出版社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
(楊軍,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副編審;房慧,西安財經學院外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