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麗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在電子、通訊和互聯網技術的共同推動下,手機成為人們獲取和發布信息的掌上終端。手機媒體成為一種自媒體在中國快速崛起。手機媒體個人性、即時性、私密性等優點,改變受眾的生活。手機媒體也對傳統媒介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理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引 言:隨著新媒體不斷崛起和媒體融合日益繁榮,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研究日漸增多。在“并存、互補、融合、創新”的競爭格局下,各類媒體形式都在努力保護,并積極拓展的自己生存的領域。手機以其靈活、便攜、實時私密的特性,兼容傳統媒體的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和個性發展趨勢。
一、概念界定
(一)媒介融合。“媒介融合” 概念是1978年首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教授提出。他在文章指出“所有的傳播技術正在遭受聯合變形之苦,只有把他們作為單個事物對待時,它們才能得到適當的理解。”他認為計算機和網絡兩種技術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基礎。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實現不同媒體之間的不同類型信息的互動,互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亨利·詹金斯教授認為,媒介融合包含三方面內容:“媒體內容的共享,跨媒介產業的合作,媒介受眾行為的變化”。 [1]
媒介融合是指以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基礎,實現媒體間營銷和內容合作、技術層面的三網融合、產業的間跨媒體經營,新舊媒體互補,利用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占領市場,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媒介形態演化過程。
(二)手機媒體。近年來,業界對手機媒體進行界定。學者朱海松將手機媒體定義為 “第五媒體”。在他看來,手機媒體就是“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個性化即時信息傳播載體,它是以分眾為傳播目標,以定向為傳播目的,以即時為傳播效果,以互動為傳播應用。”[2]《第五媒體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手機媒體是基于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移動終端,展現信息和服務內容的媒介形式。手機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的大眾傳播媒介,兼容傳統媒體的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和個性發展趨勢。
二、我國手機媒體的發展現狀
現今, 4G通信進入人們的視野,它是無線通信技術又一次演進,超高速無線網絡提高移動裝置無線訪問互聯網的速度。4G 技術使手機可以提供更加豐富多彩、質量清晰流暢的實時、多元、互動的移動多媒體業務與服務。4G手機最高下載速度超過每秒100M,解決視頻通話、高清電視、互聯網游戲、電影下載等對速度的要求,下載速度不受環境影響。手機傳媒滿足了移動中的人群“碎片化”的信息與娛樂需要,從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用戶群——“動眾”。在4G技術的推動下,手機媒體迅猛發展,用戶規模的擴張、市場不斷細化,市場的潛力巨大。它豐富多樣的內容、產品和服務,不僅滿足受眾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還將在更大范圍的推動媒介融合和傳媒產業革命。
三、手機媒體融合式發展的原因
(一)新技術的推動。手機媒體是以技術為依托,與大眾媒體媒體的融合建立在各種技術的基礎上。手機媒體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手機為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廣電網、互聯網和電信網的三網融合,推動手機媒體的發展 。 3G、4G 移動通信傳輸技術實現了數據高速傳輸,數據傳輸質量和穩定性大為改觀。手機視頻快捷流暢,信息上傳和下載便捷快速。手機軟件開發技術的進步,將為手機用戶打造更加個性化服務。
(二)傳統媒體發展需要。近幾年,手機媒體迅猛發展,成為我國傳媒產業和國民經濟構成中的新經濟增長點。然而,傳統媒體在市場經營和市場份額每況愈下。傳統媒體紛紛以手機作為終端來開發多元化信息產品,適應個性化信息需求。手機傳媒帶動我國傳統媒體產業不斷優化和創新發展。很多傳統媒體充分借鑒和應用多媒體綜合信息處理方式,改革原有的采編方式,優化自身傳播技術,強化優勢業務,實行多元的營銷模式,努力實現信息產品的跨媒體多格式傳播。
四、手機媒體融合發展的自身傳播優勢
手機媒體成為“媒體之集大成者”,傳播特點:一是信息發布鏈打破了時空的障礙;二是多媒體技術實現多形式的消息發布。手機媒體的傳播優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即時性和互動性。傳統傳媒的內容從產生到傳播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手機傳媒的信息生產和傳遞是快速甚至實時的。手機具有的雙向互動交流的媒介平臺功能,帶來信息傳播中傳受關系的實質性變革。手機傳媒用戶由被動者轉化可隨時傳遞信息、反饋意見為參與者、互動交流者。二是傳播內容的多元性。作為移動數字化多媒體終端,手機媒體融合多種媒介特點,成為能夠集合或組合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的“跨媒體”甚至是“全媒體”形態進行信息傳播,體現了明顯的傳播形式多樣性。三是用戶控制性與廣泛性。手機擁有穩定的用戶群。相對固定的手機號碼,建立起用戶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手機傳媒可以準確細分目標人群、實現定向傳輸、定位傳輸,滿足受眾點對點、點對面信息需求。四是自媒體性。手機既是信息發布的終端,又是信息接受的終端。這使得任何一個手機用戶都可成為一個“自媒體”,完成信息生產和制作、發布和傳播,形成自造影響,實現了的點對點和點對面傳播。手機媒體的傳播優勢在融合后依然存在,并將推動傳統媒體產品變革。
五、手機媒體融合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過度市場化。手機媒體無論是在媒介融合大潮中規模擴張和市場行為基本上都是處于一種自由無序的狀態,由此導致各種各樣問題的產生。手機媒體在媒體形式、傳播內容、產品和服務上多有雷同與重合,缺乏有效引導。產業經營存在無序競爭造成定價標準隨意、作品侵權、手機犯罪現象日益嚴重等諸多問題。
(二)產業專業人才隊伍匱乏。我國手機媒體的原創內容很少,信息同質化情況嚴重,自身功能的應用率不高。究其原因是手機媒體缺少信息采集渠道和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專業化的人才的信息深層加工,可激活手機媒體的傳播內容。
(三)監管機制不健全。手機傳媒產業的業務監管和市場秩序監管嚴重缺失,主要表現在缺少手機傳媒產業的定價監管機制、業內競爭監管機制、內容監管機制等。為了手機傳媒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監管機制不健全亟待解決。
(四)產業政策和規范不完善。手機傳媒產業是新興產業,國內相關立法或條例出臺不健全。依賴于行業自律、自我約束,導致各類手機媒體在業務經營中時常“越界”和“過線”。 手機傳媒產業融合了各種媒介技術平臺,產業功能和產業服務內容與體系出現交叉重迭,產業鏈條跨業融合,產業邊界日漸模糊。所以需要完善產業政策和規范管理手機媒體。
隨著不斷新媒體技術與傳播技術之間速度的結合,手機逐步發展為掌上信息平臺。在媒體融合大趨勢下,手機媒體必將克服有著缺陷和不足,在融合中更好發揮自媒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陶喜紅.媒介融合的效應分析[J].新聞界,2007,6:19-21.
[2] 朱海松:《手機媒體》,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 年 9 月。
[3] 魏麗宏:《 關于我國手機傳媒產業發展的研究》2012 年 5 月